近日,湖北宜昌卷桥河湿地发现了大约10只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因为黄胸鹀的到来,公园管理处特意留下了一块近20亩的稻田延期两周收割作为其南飞迁徙时的储备“口粮”,此举在GorgeousYichang海媒账号上一经刊登,获得国外网友纷纷点赞。这是宜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切实践行《湿地公约》,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缩剪影。
近年来,宜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还绿于岸,经过三年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有产值没颜值”的卷桥河湿地重新焕发生机,恢复植物种类100多种,吸引了多种鸟类纷纷做客。丰富的湿地资源,蕴藏着大自然最浪漫的色彩与最强大的生命力。从卫星视角俯瞰中国湿地,青海湖湿地如同一颗深邃湛蓝的宝石镶嵌在大地熠熠生辉,南瓮河湿地好似一片娇嫩欲滴的巨大绿叶承托起追逐嬉闹的水鸟,盘锦辽河口湿地的红树林犹如日暮天边的火红晚霞绵延不绝……
湿地是地球之肾,水是生命之源。湿地虽然只覆盖地球表面的6%,却为20%的地球已知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样化的生态功能,为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享誉世界的“吉祥之鸟”朱鹮,还是“微笑天使”江豚,亦或是“围观老奶奶洗衣服被敲头”的扬子鳄,都是属于湿地的精灵,这些精灵们从濒临灭绝到繁衍复壮都与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在缔约三十年间,我国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各地各部门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切实亮出系列真招硬招,出台《湿地保护法》、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全球湿地保护兑现了中国承诺,注入了中国力量,一幅天蓝水清、锦鳞游泳、群鸟翱翔的千里江山图正徐徐铺展在中华大地上……
湿地活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近日印发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中设置了2025年湿地保护率达到55%的明确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历经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沉淀了独特浪漫,造就了其对湿地的深刻情感。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王东云发挥自身专长,历经一年用传统工笔画法完成《长江生态保护之濒危鸟类图解》,不定期走进校园为孩子介绍珍稀鸟类,为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对自然敬畏的种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为契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尽自己所能脚踏实地更多参与到湿地生态保护中,如做好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教育、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古时的优美韵律将湿地之美代代传颂至今,在奋进新征程的大道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勇立潮头,将湿地之美恒久的流传下去。
稿源:荆楚网
文字、摄影:闵扬(湖北宜昌)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