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决定国家命运,特色基于中国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扎根中华文明沃土的、立足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百余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定历史自信,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为此奔走呐喊,向西方学习的现代化改造逻辑,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民主之路。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斗的理想。我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基本国情以及所处时代兼具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中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开展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现代化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自信源自于这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坚定历史自信,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科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近代以来,多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梦”失败,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落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梦”夭折,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梦”落败,是因为他们无法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也难以在实践上取得成功。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推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理论上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指导我国走了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创造了发展奇迹,回应了时代向中国抛出的各类命题,成为了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采取开放而不是保守的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的“赶考路”上永葆先进和清醒,继续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科学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原因所在。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中国这艘巨轮不偏离正确航向的理论旗帜。
坚定历史自信,涵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着正能量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此基础上凝练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有诸多契合之处。近代以来伴随着反抗外来侵略、寻求独立民主道路中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及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精神本质上而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是一系列需要深入思考的新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切合中国实际,尊重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辉(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