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红旗渠精神照耀我们前行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9日22:50 来源: 荆楚网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考察。在红旗渠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永在。

说起红旗渠,老一辈人应该耳熟能详、记忆犹新,年轻一代可能不甚了解,特别是不了解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克服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作出了多大的牺牲,才建成了这个被周总理称作“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重大工程。而一旦了解了当年的境况和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不仅会心生敬意,更会对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党的二十大刚一闭幕之际就来到红旗渠的用心用意,进一步心领神会、进一步坚定笃行。

红旗渠修建于1960年,当时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民间流传说,人一生只能洗三次澡,出生时、新婚时和去世时。有一次新来的县委书记工作考察路过群众家里,要了一点水洗一洗满头满脸的灰尘,洗完顺手就倒掉了,结果群众的难过和心疼让书记无比羞愧、好生自责,下定决心“誓把山河重安排”。县委派人翻山越岭寻找水源,经过多次集体商议,最终决定跨越太行山、修建引水渠,从邻省山西引流浊漳河的水,并将“引漳入林”工程起名“红旗渠”。

上世纪60年代正逢自然灾害之时,数万民工同时修渠,不仅是材料、工具、运输等等困难巨大,每天光粮食、蔬菜和取暖用煤就要15万公斤,国家也无法给予更多的支援,怎么办?是等经济形势好转后再做打算,还是不等不靠,迎难而上?林县儿女选择了后者:“宁可苦干,不能苦熬。”县委把指挥部设在了工地一线,干部与民工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山高坡陡,建设材料运输不便,各公社就分段包干,组织先遣队架桥填沟,先修简易公路。工地上没有住房,他们就住山崖,垒石庵,挖窑洞,搭席棚。隧道深处没有光线,洞内点灯既费油又熏眼睛,他们就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照明。粮食不够,他们就上山挖野菜、采树叶,拌上玉米面、红薯面、谷糠面充饥。没有上建设前线的干部群众也都尽可能地省下口粮支援工地。购买修渠所需的炸药、雷管、钢钎等物料资金不足,县里就抽调干部成立劳力管理组,组织工程队外出承揽建筑工程用以弥补。为节约成本,县里还自办了水泥厂,土炉烧结,土箩筛选,源源不断地供应了七成以上的水泥。号召人民多积有机肥,省下化肥中的硝酸盐,配上锯末、煤面、谷糠等碾碎自制炸药,成本降到了购买炸药的1/4。

艰苦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资源,没有磨灭林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反而磨砺出百倍的坚韧,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山势陡峭,石质坚硬,打炮眼只能凌空进行,无法借力,往往一锤下去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为了加快进度,300多名男女青年编成7个突击队,发明了“三角炮位药壶爆破”的方法,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8米。他们在岩石上挥毫泼墨:“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修渠意志坚。为了实现水利化,再苦再累心也甘。”

修渠十年,林县全县32万人次参与,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最终建成总干渠70.6公里、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十年修渠,英雄辈出,涌现了730位劳动模范,培养锻炼了5万多名石匠,3000多名懂技术、会管理、能领导施工的工队长、技术员,更有81位英雄献出了宝贵生命。林县儿女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筑就了这条感天动地、震惊世界的“人间天河”,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2021年9月,红旗渠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被党中央批准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3月7日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时代在变化,精神永不移。因为红旗渠是一条为民渠,是一条党和人民群众共命运的连心渠。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当今的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需要我们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战略定力,弘扬斗争精神,始终团结一致,带领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带来的防控考验,面对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面对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难题,我们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我们要用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前瞻性思维谋划和推进事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以艰苦创业的作风和劲头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答好新时代的答卷。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还要砥砺无私奉献的品格,时刻牢记根本宗旨,不断放大格局,摒弃小我,把务实担当、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想为、敢为、勤为、善为,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娅莉(武汉市江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