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近日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享誉世界,茶文化悠久灿烂。茶香一缕,贯通古今,连接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袅袅茶香,在历史的长河萦绕。唐代以前无“茶”字。《诗经》有“荼”,《尔雅》为“槚”,《晏子春秋》称“茗”,《尚书》称“诧”,直到陆羽在《茶经》里统一使用“茶”字。中国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据《华阳国志》载,武王伐纣时,巴人曾献茶。从周朝的祭品,到东汉华佗《食经》记载茶的医药价值,从魏晋饮茶之风传至长江中下游,到宋朝的品茶社团“汤社”,从朱元璋“罢造龙团”,到清朝茶叶出口成为重头贸易,再到现代的百“茶”争鸣。一部中国茶叶史,就是民族融合史、经济发展史、文化变迁史。小小茶叶,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见证了王朝的兴衰罔替,也将续写新时代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悠悠茶韵,在时空的经纬回响。“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六朝时,南方已开始普遍种植茶树。今天,我国形成了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七大茶叶品类。从唐朝的蒸青团茶到宋朝的“点茶”“斗茶”,从元明散茶到清朝“工夫茶艺”兴盛,制茶饮茶方式也随时代演变。“神奇的东方树叶”跨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成为中华文明影响世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信使”。日本的茶道至今散发着唐宋气息,韩国茶礼以和、静为本,英国人称下午茶为“图腾饮料”。茶文化彰显了中华物产丰饶、文脉延连,也将清雅、和美、文明、自信的中国精神传递到五洲四海。
千般茶味,腾挪于人间烟火。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带来精神享受,在崇尚健康、自由的现代,更加深受人们喜爱。“茶余饭后”将茶和休闲惬意时光相连。香港茶餐厅伴随华人的足迹风行全球。在广东茶楼,茶客们边饮早茶边吃茶点,“饮咗茶未啊”成为街坊见面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在土家山寨,婉转动听的“六口茶”让远方的贵客感受到宾至如归。20个省市产茶区纷纷举办茶文化节,将春茶开园、采摘旅游相融合,打造特色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链,让茶山茶园更美,茶乡茶农更富。茶叶正成为美丽中国、青山绿水的“金名片”,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增添动力。
万缕茶思,浮沉在人生的三昧。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拥有粉丝无数。嗜茶的人,品的是齿颊留芬的香茗,享的是自在从容的智慧。这大概是茶能脱颖而出,成其为文化的奥秘和底气吧。采摘数万新芽,经过繁复工序,才得少量毛尖、芽茶,冲泡后色香味俱佳。没有久久为功的打磨,何来芳美四溢?茶叶在杯中亭亭玉立、翻腾浮沉,正如人生的起伏,沉时坦然,浮时淡然,静心蓄力,方能成大器。茶喝三道,一泡苦涩,二泡浓陈,三泡甘香,再泡已淡如白开水,恰似生命之旅,始于青涩,历于艰辛,兴于繁馥,归于平淡。赵州禅师的“吃茶去”,以茶妙传机锋,明心见性,留下了“茶禅一味”的千载佳话。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手持茶盏,捧起的除了清冽,还有厚重的文化;静品香茗,回味的除了甘醇,还有悠然的心境。茶香宁静可致远,茶味淡泊可明志。人生若是一场修行,我们怎可失却了茶这个好伴侣?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乔(湖北宜昌)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