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同志18岁入党,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朱治国同志生前桌上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身体力行,一往无前,始终以正气、正道、正心在工作生涯中挥洒青春热血。
清廉自矢,以“正”修身。“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自老子《道德经》,正奇对应,“正”又取中正之义。朱治国同志以字刻杯,时刻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践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在朱治国同志工作近20年间,时常将“权利要用在老百姓”这句话告诫下属;铁面无私不为亲属谋私利调换岗位;妻子身患癌症去世后亲口立下“不收礼金、不烧纸、不宴请”的铿锵之言。朱治国同志走后,家中简朴的家居陈设如旧,桌上水杯“以正治国”四字如新。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正气”立身,执信念之笔,书写“淡泊明志”的清正之骨。在思想上不断锤炼党性、担当尽责,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善用慎用手中权力,做一身正气,清正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
人间“正”道,利民为本。朱治国同志牢记初心,信念如磐,时时刻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朱治国同志分管党建,在乡村振兴中不遗余力的助力基层,经过充分调研,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红色战斗堡垒作用,牵头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心骨”作用。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五分之三。“破零”工程傲人成绩的背后是朱治国同志与无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不懈的努力付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瞄“正道”之行,研初心之墨,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之情。在行动上找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坐标系”,多坐坐群众的“热板凳”、多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做受群众信赖和欢迎的好干部。
“正”心为怀,履践致远。为实现基层人才治理,提升村干部文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朱治国主动担责,以“时时不放心,事事放不下”的责任心大力推进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助力3400余名村干部进入大学、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将自身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在乡村振兴中用知识指导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自身圆了大学梦。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重“正心”之用,展担当之责,锻造“源头活水”的实干之身。在学思悟践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思想之基,在博闻强识、勤学不缀中持续提升工作的专业性,在苦干实干中锤炼能担重任的真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朱治国同志背后,是无数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前仆后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以“甘坐冷板凳”“深藏功与名”的奉献精神默默付出。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以朱治国同志为先锋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心怀人民群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奋力在劈波斩浪中创造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业绩。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贝贝(武汉江夏区 )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