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向“至难”之处攻坚,“至远”目标实现有期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31日12:33 来源: 荆楚网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引用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大家苏轼名篇《思治论》。原文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自问自答曰:术者,“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也。意思是: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目标;而政策一旦确定,则必须坚定不移执行。

《思治论》乃苏轼政论文之代表作,写于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彼时36岁的苏轼正在初仕之地凤翔任职。此前,仁宗朝曾发布过很多改革政令,包括由范仲淹、富弼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但国家治理仍捉襟见肘,存在“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三大“隐患”。苏轼有感于此,遂作《思治论》。“思治论”之“治”是与“乱”相对而言的一对范畴,来自先秦儒家。如《荀子·大略》有曰:“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治”与“乱”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影响最大、最为广泛认同的理论范畴,是对一个时代政治最终极、最全面的综合评价。

苏轼举历史上成大事者之例说明“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道理,革故鼎新之心境跃然纸上:商鞅变法触及权贵利益,遭致坚决反对,但商鞅抱定“虽千万人,吾往矣”之赴死决心,即便太子触犯法令,亦毫不犹豫惩处太子老师,铁腕变法10年,秦国从偏居一隅小国一跃成为天下之霸主;韩信率3万士兵北攻燕赵、东打齐国、南克楚国,虽千难万险阻力重重,但韩信不改征战初心,矢志不渝依计行事,最终实现了与高祖荥阳会师之约定,完成了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之任务。再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等生动事例无不证明,“犯其至难”与“图其至远”亦是一对辩证统一之“范畴”:不怀“至远”,“犯其至难”必然半途而废;不解“至难”,“图其至远”必成空中楼阁。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唯有“犯其至难”涉深水,方可“图其至远”擒蛟龙。

《思治论》煌煌2000余字,表面看乃单纯针对北宋特别是仁宗一朝改革失败之所论,但实质并非某现实政治的单个问题,而是对于以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总体性思考,其“谋定在先、坚定执行”等见解,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举凡古往今来成功者,皆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永葆高远志向不堕、永守前进定力不渝之仁人志士,其通过磨砺最终实现浴火重生的顽强力量和坚韧气质,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独特品格,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激励中华民族不惧艰险、砥砺前行,书写出令世人惊叹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化。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满目疮痍到山河锦绣,从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日之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伟大复兴乃“至远”之事业,亦“至难”之事业;新征程乃充满光荣之远征,亦满怀梦想之远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跟着新中国一路从风雨苦难中走来,一起在“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伟大实践中茁壮成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要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务必聚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做实“加强”文章、下足“改进”功夫,全方位提升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务必牢固树立“四个一线”意识,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胆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勇毅担当、“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坚定执着,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浩浩洪流。如是,则“至难”事业成功可待,“至远”目标实现有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艾青(荆州市政协研究室主任)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