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半月谈记者报道了“量身定做的教育:这些校园出现‘个人课表’”一文。文中提到,“咚咚打击乐”“探穹无人机”“攀岩小明星”等一系列新颖的课程出现在了特需学生的“个人课表”中;个别化诊疗室、原创绘本工作坊、音乐治疗室等多样化的空间设施为特需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立足儿童差异化、教育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新希望和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尝试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多种融合方式,促进普通儿童和特需儿童共同发展,实现“双向奔赴”,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融合教育在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求的同时,促进普通教育深入改革、提质增效。过去,“随班就读”虽能解决了一部分特殊儿童的入学问题,但结果往往是特需学生被动接受普通教育。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充分尊重特需学生的需求与意愿,使特殊儿童在平等包容的环境里树立信心,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同时,融合教育也对普通学校的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促使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广泛提升教学水平,带动整个教育体系高质均衡发展。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必须要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合力下功夫。
以政策促融合,明确发展目标路径。要统筹施策,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上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一方面,结合融合教育的发展实际,健全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义务和权利,制定科学的评估评价制度,督导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地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设立融合教育专业,创立融合教育先行示范区和研究基地,利用高新科技赋能融合教育,推动融合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以改革促融合,提高教育质量成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积极探索融合教育发展方式,深入改革,实现普特融合、以特促普。譬如,从源头上加强专业教师供给,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突破融合教学、科研、评估等方面的瓶颈,夯实融合教育发展基础;改善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无障碍设施和资源教室,用表演、艺术、体育等别出心裁的教学活动,鼓励普通和特殊儿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学校教育方式改革的步伐,传递出促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以更新促融合,形成良性互动体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融合教育不仅是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教育,也是推动家长更新观念、协同教育的过程。在融合教育环境下,许多特殊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特殊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倍感担忧,一些普通儿童的家长也会因担心孩子受到影响而拒绝孩子与特殊儿童交往。只有通过学校、社会舆论等的宣传引导,帮助双方家长充分认识融合教育在培育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益处,消除自身抵触情绪,转变教育观念,才有可能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质量发展融合教育,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实践,更需要我们以教育观转变为引领,以政策支持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努力使“人人有才,人人成才”成为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雨昕(武汉江汉区)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