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抵制人情风,弘扬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7日13:09 来源: 荆楚网

随着“治风”工作的深入推进,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有媒体报道,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村民张兴勇女儿出嫁,只请家里亲戚简单吃了顿饭,街坊邻居送礼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少请客人,不收礼金,这一次婚礼办下来,不仅少花了精力,省下了不少酒席钱,更减轻了以后街坊邻居往来之间的“人情债”,省心、省事、省钱。张兴勇的女儿结婚,不收“街坊礼”,赢得村民普遍赞道。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不可否认,人们发自内心的更愿看到像张兴勇一样弘扬新风尚的村民。今年春节,在城乡处处可见人间烟火气,满心喜悦的归家心情,街巷市井的熙熙攘攘,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热闹场面,烟花龙灯彩船皮影各种传统文化的精彩上演,颇具年味的仪式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在走访中发现,有务工回乡的单身男女在相亲路上仍遇大额彩礼现象,为他们在祥和的春节里添了堵,加上有的村民趁春节返乡亲朋多,不管年过没过完,过五岁、十岁、乔迁等宴请屡屡出现,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不正之风更是有所抬头。

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当好文明乡风的“带头人”,不重人情“面子”,要重人情“里子”,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主动学习、主动宣传,带头践行。党员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把整治人情歪风作为一项乡村治理的政治责任,要在所辖地动真格去抓,用实际行动营造清朗清明的农村发展环境。如,建制度,给红白喜事立规矩;抓宣教,让百姓婚丧观念彻底大转变;强措施,奖罚分明树正确导向。凡事只要有心,没有整治不了的,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各地推进移风易俗,要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治理范畴,弘扬新风正气,人情负担轻了,百姓自然欢喜。

建立积分管理制度,贵在坚持。从媒体上得知,很多地方为整治人情风,建立了“道德积分”“村民积分”、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积分制等创新举措,围绕移风易俗等方面内容,设置符合实际的积分制管理细则,合理确定奖励积分和处罚积分,一户一档积分来管理。有的地方将积分结果与当地各类惠民政策相挂钩,作为居民入党、扶贫救济、评先评优、家庭成员参军、升学、享受各项政策的先决条件。创新之举固然好,要贵在落实并能坚持。

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齐抓共管。发动群众参与,全方位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举措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各地可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持续扎实开展好宣传引导、广泛动员群众从自身做起,群策群力,积极为创建美丽乡村,为文明乡风做贡献。村里制定的红白理事会要真正负起责任,该取缔婚丧嫁娶以外的违规宴请的要大胆说不,还可以规范宴请申报审批制度,在村里醒目位置公示,明确不宴请亲朋以外人员,禁止党员干部赶情搭礼等,以村规民约为基础,鼓励村民互相监督,切实解绑“面子债”刹住攀比风。

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就对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天价礼金”等社会不良风气作出治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破旧俗、树新风,希望人情风等旧俗的冒泡只是春节期间一抹短暂行为。各地还需坚持党建引领,优化乡村治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身边的鲜活事迹带动更多的人,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慧敏(湖北仙桃)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