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倡导文明垂钓,携手守护长江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1日17:20 来源: 荆楚网

近来年,垂钓作为一种休闲运动在我国逐渐普及。据中国钓鱼协会估算,目前我国的垂钓爱好者已近亿人。无论从垂钓产业角度看,还是从休闲运动角度看,我国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垂钓大国。

自2021年启动长江十年禁渔以后,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水域生产性捕捞,受到全面禁止。然而,仍频见诸多媒体相关报道,禁渔期间,休闲垂钓者使用违规渔具、活饵垂钓、实质为生产性捕捞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健康、有序、规范发展休闲渔业,让“垂钓经济”带来新变量。坚持科学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突出特色,鼓励发展文化多元的休闲渔业。不断加强休闲渔业规范化管理,不断丰富和拓展渔业的休闲功能和文化内涵,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渔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休闲渔业发展新格局。一则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融合的新型渔业产业形态,主要包括休闲垂钓、渔家乐、观赏鱼、渔事体验和渔文化节庆等类型。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再则充分依托池塘、河库等现有优势资源,大力拓展休闲垂钓空间,创造更多合法垂钓的环境,鼓励人们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建设各种公益或半公益的人工休闲垂钓场所,引导人们逐步主动退出长江野钓。在保护长江生态的同时也带给广大垂钓爱好者一片“蔚蓝的天空”。

倡导文明垂钓,全民携手护长江。今年是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的关键之年。各地各部门应继续保持思想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干劲不减弱,持续有力推动完成“禁渔令”工作各项措施的落细落地。长江流域水域面积宽阔,禁捕任务复杂艰巨,仅依靠执法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群众的力量,发挥“群防群治”优势。一方面要加大基层渔政执法队伍的现代科技装备投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持续推进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和智慧渔政建设,建立智能监管平台。采用雷达、热成像、激光云台等现代科技光电设备,配合无人机、执法艇等移动执法装备,实现沿江流域执法监管全天候、全覆盖,通过“技防+人防”织密织牢监管网。另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全民护鱼的良好氛围。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智慧渔政举报受理平台作用,健全群众举报投诉的受理处置、核查督办、结果公开与反馈、奖励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社会主体协助开展监管执法活动。扶持建立野钓爱好者自治组织,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常态开展“保护母亲河·文明垂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钓鱼名人效应和自媒体优势持续倡导文明垂钓新风尚。实现专防与群防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共护长江流域母亲河。

爱护环境,争做文明钓鱼人,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理念,”这是国家向全社会发出的殷切呼唤。广大钓鱼爱好者,应从我做起,树立正确三观,筑牢保护环境理念,合规合法正确垂钓,保护钓场环境。且同在一片蓝天下同生命、共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每个人共同来呵护,无论是露营、垂钓还是旅游,请带走你的垃圾,也请尽可能的带走别人留下的垃圾,带走所有不属于自然界的物品,还广漠天地原本的静穆。我们个人的能力虽极为有限,然而,就像涓涓细流终可汇成浩瀚大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够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实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休闲垂钓虽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却能映射出一座城市的人文素养和文明程度。规矩自在人心,文明见于日常,每一名垂钓者都应切实提高自身认识,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这样才能让“闲来垂钓碧溪上”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宋华(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