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水清岸绿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生机盎然的稻田……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湿地修复和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湿地面积已达到5635万公顷,初步建立湿地保护体系,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有“湿地之城”美誉的武汉是中国创新探索湿地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武汉,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交错纵横,湿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8.9%。这里有6个国家湿地公园,是拥有国家湿地公园最多的中国省会城市,武汉市为守护湿地资源,率先采取多项先进举措,如率先为湿地保护立法,率先实施生态补偿,率先打造小微湿地示范点,充分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提升人居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
笔者的家就邻近后官湖畔,闲暇时散步于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看林木葱郁,赏姹紫嫣红,看鱼翔浅底,听百鸟朝凤,在与湿地的亲近之中,在诗意的风景之中,疲惫与烦恼都烟消云散。在这种体验中能直观地感受到,人们沉浸于生态文明的环境中,幸福感和舒适度都能获得极大的提升,深刻理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作为生态优势的受益者,更要继续探索湿地保护治理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态财富。
丰富湿地保护路径,促进绿色产业稳步发展。循着依托中心城区湿地群落,创新湿地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路径,既带动产业增收,更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如发展观光旅游,乡村民宿还有绿色有机农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更能让人们认识到生态保护带来的巨大价值,提高市民的生态保护自觉意识,促进良性发展。
凝聚湿地保护人群,形成保护合力。通过湿地科普宣教户外活动、摄影及书画展、爱鸟周、科普游、夏令营、放生行动等,凝聚市民对湿地保护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多方联动、群策群力,鼓励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主动清理垃圾,共护湿地生态。
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建设美好家园。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保护湿地与建设美丽家园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发挥党组织在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不仅要带领群众践行垃圾分类,日常巡林巡湖,更要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对非法捕捞、环境污染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守护绿色家园,为湿地保护筑起基层屏障。
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定能让更多人们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树更茂、花更红、草更青,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湿地保护定会走向崭新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丁琦(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