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近年我国粮食生产虽连年丰收,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因此,对粮食安全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推动节约粮食,但“舌尖上的浪费”依然存在。据测算,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每年被倒掉的食物,足以供应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更是为我们的食物安全供给敲响警钟,而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杜绝粮食浪费,不仅关系到改变消费陋习,更指向粮食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意义重大。
经国利民,法是重器。继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始实施,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将制止餐饮浪费从口头呼吁逐渐落实到法律法规层面。建立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加强对食品浪费行为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在面对有一些发生食物浪费行为时,我们还要进一步运用“法治力量”,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例如相关部门可进行反餐饮浪费专项整治,就精准对焦、靶向施策,对餐饮浪费设置奖惩制度。基层组织可利用每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对居民开展普法活动,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带动家人、朋友参与到爱粮兴粮节粮行动中,了解粮食安全知识,树立粮食安全意识,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提供法治保障。
节约粮食需要法律的约束,粮食的节约更需要人们提高认识、加强自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树立“粮食是一种紧缺资源”的新观念,将节粮惜粮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灵活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微课堂、农产品展销、宣传片展播等方式,进学校、进社区,大力营造“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珍惜粮食应当成为全民共识,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开始,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加大宣传、科普,让节约粮食的观念更深入人心,中国饭碗也就端得更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节粮减损,重在行动。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我们从珍惜每一粒粮食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辛良涛(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