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诠释作用,是正确认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科学传播党的政治理念的题中之意,是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仰的重要途径,还是引导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关键举措。
首先,要精准阐释碳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体现的中国担当,深化战略认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全球气候治理正是“大变局”中的一个共识和潮流。在新趋势下,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竞争场域,谁在碳中和的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跨国贸易等领域占据优势,谁在未来就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向世界宣告“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在政策制定、项目投资、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积极的国际合作,引领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增强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大国博弈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
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其两百多年的过度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其在承担碳减排责任、减少碳排放权额等方面理应有更早规划。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过程短,碳中和时点又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这意味着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成本要远超发达国家,其背后是党和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持续辛劳付出,甚至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和承担一定的痛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昭示了我国致力于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治理的决心。应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精准诠释碳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深入阐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彰显的大国担当和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自主贡献。
其次,要深刻解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彰显的人民立场,升华战略情感。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属性。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 “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发挥的力量之源。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已经从“生存”向“生活质量”和“生态质量”转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殷切期盼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降碳是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总抓手。“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集中体现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而,要深刻剖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所彰显的人民立场,升华人民群众战略情感,强化全社会战略认同。
再次,要科学诠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体现的制度优势,强化战略信心。中国是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进出口大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是一个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这直接导致近年来我国排放总量远高于欧美国家。其次,从空间上看,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关乎区域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问题,如何平衡好减污、降碳和风险识别、风险管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再次,从时间上看,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普遍有长达45年至70年的窗口期,而我国只给自己预留了30年时间,缓冲期极短。因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挑战是压力,也是动力。从整体上看,“碳达峰碳中和”是倒逼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战略之举,我国在制度上的巨大优势,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和信心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既兼顾国际碳排放规则目标和基本共识,又立足国内实际情况,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推进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完善保障措施,统筹各地区各部门力量和国内国际各类资源,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各领域和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责任清单,将提出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事项,加强评估和考核。应该科学诠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得以稳步推进所凸显的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越性。
最后,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战略践行。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品、生活用品等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甚至发展成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新阶段基于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一目标要求的提出,意味着将碳排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指标的重要参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达成的质量,不仅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民生福祉问题,如教育、就业、保障、公平、正义等。只有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才能创造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实现绿色产品人人共享。因而,要向公众积极宣传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决心、举措、成效,善于用案例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如绿色消费、旧物回收、绿色出行等。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形成良好的公民普遍行为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共建生态环境良好的绿色低碳社会。
注:本文系2023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库建设路径研究”〔2722023BQ006〕阶段性成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束永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湖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安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