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这对我国数字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湖北省数字乡村稳步推进,先有宜昌市枝江市掌上APP 助力农民冲浪智慧农业,后有黄石阳新县排市村打造“5G数字乡村”平台畅通村民与村委会的沟通。数字化的投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在数字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推进进度慢,智慧化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数字乡村的发展,还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因此,为打造高质量的数字乡村,仍需多措并举齐助力,共抓共创共赢谋新篇。
让科技赋能,为数字乡村添“新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的资源,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科技的加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春伊始,万物复苏,田间地头添新衣,从基本农田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无人机监测到物流运输农产品的二维码扫码了解轨迹,从养殖产业恒温监测的规模化生产到对生产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处处都显示出了农业的“智慧”,正是科技的助力,实现了对产业改造升级、产量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的稳步提升穿上了智慧的新衣。
让人才强基,为数字乡村夯根基。《规划》提出,要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人才兴则乡村兴,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压舱石”作用。能人返乡助力发展。兴山榛子乡的魏国琴放弃大城市优渥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主动搭建当地村民的“乡村致富桥”。专人进乡实地指导。点军区的科技特派员“菌菇专家”刘世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食用菌技术研究、推广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无私为农民农技素质的提升和农民增加收入做出贡献。科研兴乡提升成效。自动驾驶农机、无人机、田间小火车轨道运输的投入使用,既解放了农户的双手,更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效率。正是多元化的人才为数字乡村蓬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让政策保障,为数字乡村强底气。正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政策的保障一刻也不能停息。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基层固根基,依托建党引领,打造便民服务平台,畅通干群沟通交流机制,搭建政策惠民、政策便民等沟通“桥梁”;另一方面,要做好群众“贴心人”、“放心人”,落实各项优惠补贴政策,实现助企纾困目标,比如金融扶持、就业扶持、冷链仓储物流金融扶持等,同时,充分利用“合作社+互联网+农业+电商”等模式,聚焦重点产业、畅通销售渠道、延伸相应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群众干事创业斗志。
乡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百年的交汇期,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五年过渡期,因此,唯有不断发展农村新经济,培育乡村新气象、营造乡村新风气,才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向薇(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