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感动无数人。这是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通过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时温暖全国观众的心声。尽管杨洋四岁失聪,但是在国家推行的康复和融合教育等惠残政策支持下,她一路拼搏,从“被照耀的人”成长为“照耀别人的光”。我们国家有8500多万残疾人,截止2021年11月底,已有33.2万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还有一部分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些孩子沐浴着新时代党和政府融合教育的春光,坚定信念,勇敢拼搏,追光而行,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动人的乐章。
身体的残缺,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这一点来说残疾人是不幸的。但生活在新时代的他们,却又是幸运的。康复和融合教育像一道光,为残疾人扫除了阴霾,带来了希望。据杨洋介绍,她自己就是融合教育的受益者,在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教育。跟杨洋一样,受益于融合教育、让残缺的生命精彩绽放的,还有荣获“2021感动中国人物”荣誉、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迈上新台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助听辅具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的极大发展,尤其是国家推行的康复和融合教育的巨大成效,使得绝大部分听力残疾学生都能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这不仅为因身体残缺而绝望的人打开了一扇窗,而且还开辟了新的生命成长通道,让原本残缺的生命在快递员、医生、律师、公务员等各行各业表现出彩。
漫画:康复和融合教育要做到“一人一案”。
尽管“杨洋”等人已经通过融合教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被照耀的人”成长为“照耀别人的光”。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成功的康复和融合教育绝不是将残疾孩子送进普通学校那么简单。首先学校要做到“一人一案”,努力为每名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在充分尊重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每名残疾学生的类别和程度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实施教学方式,不断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保证这些进入普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对承担随班就读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有较高要求。除了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关键是具有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能够带动班上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充满尊重、平等、接纳、支持、关爱的生活环境。让残疾学生在“有爱无碍”的班级大家庭中幸福、自信成长。
同时,随班就读学生需要倍加珍惜,勇敢面对人生挫折,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将困难踩在脚下,把梦想装在心中,用拼搏赢尊重。就如“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但在学校,江梦南始终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人吉林大学,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清华大学博士。江梦南的成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关爱,最重要的是,她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劲,她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咬牙前行,在艰难曲折中奋起直追,硬是用行动实现了“追光者、成为光、散发光”的华丽蜕变。
康复和融合教育为残障人士顺利融入社会、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是,打通“残障”和“融合”的壁垒,除了落实国家的好政策、学校及教师根据残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宜教育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团结起来,以最大的包容心接纳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为他们营造更加包容的生存环境,以促进平等参与社会劳动。让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路上,生命绽放绚丽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
文字:胡平先(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公室主任、湖北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宜昌楷模)
音评:王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漫画:周凯丽(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