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1100斤,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我们探索的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对农场实行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了稳产高产。” 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合作社发展变化。“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让魏巧进一步坚定了在农业生产一线,展现青春担当的信心和决心,也向广大“新农人”发出了唱响“强农有我”青春之歌的集结令。
“未必非要都在学校写论文,论文也可以写在大地上。”受父亲影响,2017年4月,土壤学硕士魏巧和农学博士丈夫,分别辞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从城市回到农村,把自己参与研究的成果亲手播撒到家乡田地里。6年来,她以农田为纸、科技作笔,将智慧与汗水在田间播撒,绘出了丰收富农美好画卷。同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沈燕芬,毅然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年轻人创新耕种思路,联动周边村镇的多家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过程托管服务;90后“新农人”张志菊,开合作社、学拍摄、学直播、学分析,成为城乡之间的传递者,把山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将致富的希望带进来;85后大学生村官董振兴,立足本地资源,打造众创科技园区,带领全村仅用4年时间,使村集体收入接近翻番.......一大批“有文化、爱农村、懂农业、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的回归,点亮了广袤乡村的希望。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力量。
“希望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农业是国家需要的大有可为的事业,学什么专业都不要紧,只要用心干就能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直抵人心,催人奋进。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在乡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中高于45岁的占比高达73.12%,这73.12%的农业劳动力有92.65%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必须多措并举,引导更多“新农人”投身希望的田野,切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有一些政策和导向支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实施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计划,落实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引导更多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宽广的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赢得未来。
另一方面,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成绩写在大地上”的殷殷嘱托,厚植“三农”情怀,关注农业、关心粮食,知农、爱农、敬农,抢占政策风口,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农村这个广阔土地上激扬青春、建功立业,以“敢叫黄土变成金”的气概实现人生价值,以“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自我期许唱响“强农有我”的青春之歌。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人生的奋斗历程就像水稻的生长,育种插秧、浇水施肥,稻穗扬花。”魏巧的真情流露,解锁了“新农人”的成长密码。乡村与“新农人”的双向奔赴,一定能绘好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党校副校长)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