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又到了一年植树节,春季义务植树已然成为我们迎接春日,拥抱大自然的重要行动。放眼乡村沃野,春耕正忙,花开正好。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遍植乡村振兴“青春之树”,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树从选苗开始,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乡村振兴人才也应人岗相宜,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与基层发展的迫切要求,打破禁锢的“壁垒”,按需引才。一方面,招才引智,用当其时。充分利用地企、院所、学校等合作平台,深入挖掘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另一方面,就地取材,用其所长。善于慧眼识人,选出乡土人才、民间艺人,推荐“土专家”“田秀才”,提炼优势产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选好苗种好树,还需及时培土、浇水、施肥。基层年轻干部就像未经风雨的小树苗,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根深茎壮才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要“蹲蹲苗”。把基层年轻干部放在乡村振兴的艰苦岗位和关键岗位上磨炼,在成长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服务群众中不断砥砺品质,在急难险重中不断提升能力,向下扎稳担当作为的强壮根基。另一方面,要“施施肥”。为基层年轻干部搭建培训平台,最大限度地从实践中学,用先进的理念来,更好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黑土麦田公益项目”的创始人秦玥飞,不仅研究技术,还为村里修了路,安了灯。青年干部应补足精神之“钙”,发挥自身特长,可以发展电子商务,让乡土特产留洋海外;可以关注基础教学,致力支教育才;可以学习先进科技,创新优化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增添缤纷色彩。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根”稳则需扶正,固定其形,方能不倒。树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生出残枝败叶,必须剪去青春之树上不必要的分枝。一方面,要筑墙防风。防止清正廉洁的“枝干”被贪腐之“风”吹倒,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维护好乡村振兴的清风生态,始终守住方向不偏、干劲不减、目标不变。另一方面,要定期修剪整形。剪去三拳两脚的“花架子”“假把式”,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立足自身岗位,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念“紧箍咒”,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洁身自好,做到行得端、坐得正、立得住。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守岛夫妻”王继才夫妇,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奉献守护祖国边疆;“第一书记”黄文秀,以扎根乡村、反哺乡村、建设乡村为使命,用矢志奋斗谱写脱贫颂歌……扎根乡村振兴的青年干部们不仅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带动形成乡村振兴的集群效应。用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引导基层年轻干部为乡村出主意、传技术、做示范,着眼培厚适宜人才成长的沃土,培植促进人才发展的生态,真正做到“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乡”,形成以人才引领乡村,以乡村汇聚人才,才业两旺促振兴的新局面。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一年之计在于春,生逢其时当不负春光,基层年轻干部必将大有作为。年轻干部应当在山间沃野上遍植“青春之树”,用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奋力实现新辉煌。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晴(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