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植树节活动,为中国大地增添一抹新绿;“互联网+义务植树”线上热情高涨,营造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发布环保创新征集评选“十大案例”,激发人民群众爱林造林的热情;倡导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共建共享美丽绿色家园……在第45个植树节到来之际,一道道“植”此青绿的美丽风景、一张张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名片,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闪耀发光,展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托举“生态梦”“绿色梦”的强烈担当,更释放出为美丽中国“植下”绿色希望的鲜明信号。
绿色,代表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造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刻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多次强调“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淳淳话语体现了先进的生态理念、殷殷嘱托折射出浓厚的为民情怀,也传递着广大人民群众共建生态宜居环境、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
绿色应底蕴,行动见初心。纵观新时代这十年,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垂先示范、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引领建设绿色家园,到亿万百姓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认种认养认捐,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再到全社会深化“双碳”共识、擦亮“双碳”底色,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年“植”此青绿、十年绿满中国,一个个“众人植树树成林”的美丽故事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生动演绎,一幅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文明画卷在中华大地尽情舒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让美丽中国建设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从另一方面来说,植一棵树、造一片林、增一抹绿,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如今绿树成荫,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曾经“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的毛乌素沙漠,如今实现黄绿交织、沙退人进……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拓展、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显著增强。
但与此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推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共享绿色家园,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的生态建设工程,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植’此青绿”伟大事业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
立足新发展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统筹绿色低碳全面化、污染防治多样化、治理水平现代化,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强森林保护措施,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铺展更多“中国绿”;另一方面,要着力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从点滴做起、小事做起、现在做起,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绿水青山”赋能助力、增姿添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走过四十五载春华秋实,造林绿化、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积厚成势的绿色新动能,正成为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高质量发展跃进的嘹亮音符。奋进新的起点,始终秉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博大胸怀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责任担当,厚植绿色基因、加快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绘就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也必定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区)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