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据湖北日报报道,湖北省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802万亩,水产品产量102.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湖北探索出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被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称赞——这种模式是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提升稻米品质,还能为百姓提供高性价比的水产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湖北践行“大食物观”的成功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食物观,就是要放眼整个国土资源,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依靠现代科技驱动,通过广泛开发国内食物资源,来拓宽食物来源,增加食物总量,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基础上继续发力,游刃有余应对国际新变局。
践行大食物观,是百姓健康的必然要求。中医强调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品种多,进而才能“谨调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保证身体健康,如果长期偏食,就会引起肌体阴阳偏盛偏衰,引发疾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也强调,食物是决定人的寿命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因全谷物、水果、坚果、w-3脂肪酸、蔬菜、膳食纤维、豆类、钙等食物和营养素摄入过少,食物种类不丰富,是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的重要原因。随着老百姓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已经从过去的果腹充饥、补充能量,进入到食疗养生的阶段,很多人开始自动调整饮食结构,米缸子、菜篮子、果盘子装的食物,品类越来越丰富了。202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有8条“膳食准则”,第一条准则就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健康科学的大食物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践行。
践行大食物观,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法,科学有效破解我国人多地少国情下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食物种类的丰富性、健康性。我国除了有19亿亩耕地,还有30多亿亩的森林、4亿公顷的草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把眼光从有限的的耕地上解放出来,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打造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充分发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设施技术作用,通过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垂直农场等生产方式,有效缓解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随着我国在设施农业、科技农业技术上的不断成熟,必将掀起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随着老百姓对质量需求的提高,实际上需要更多样化的食物,所以我们对土地的概念、对农业的概念、对食物的概念都需要有革命性的变化。今年的中央文件专门拿出一小节来讲‘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农业概念的革命。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发展,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以资源条件为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和科技支撑作用,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扭转片面强调粮食增产导致的资源错配及相应的效率损失与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构建现代食物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同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提高全产业链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对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的开发利用,促进品种、农艺与农机的协同创新。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中国饭碗不仅盛满多样化的食物,更是盛满幸福。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树立大食物观”纳入到“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我们要全面把握并践行大食物观,放大格局、扩大视野、下大力气,聚焦“大健康”、顺应“大趋势”,站在国家安全、黎元生计、健康中国的角度,拓展“食物地图”,为“国之大者”保驾护航。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艳(宜昌伍家岗区委网信办 )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