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湖北省“保障新发展 法治惠民生”办实事集中展示活动正式发布优秀案例名单,“武汉文旅普法轻骑兵基层行”活动等10件案例获评优秀。创新举办评选活动旨在号召各地各部门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不断巩固拓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成效,以法治惠民生,以服务促发展,把准航向、精准发力、提质增效,助推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纵观新时代这十年,瞄定“走在前、开新局、作示范”,湖北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环节着力,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创新优化执法为民方式,持续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大力提升普法宣传力度,一系列重要决策、重大部署持续落地见效,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6100万荆楚儿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法治需求的生动体现,也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平安湖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以举办本次“保障新发展 法治惠民生”实事项目优秀案例展示评选活动为例,自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踊跃参与,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小切口”的具体实事项目汇聚成法治湖北建设的整体“大变化”,在彰显法治力量、传递法治温度的同时,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努力回应社会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美好需求,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譬如,宜昌五峰秉承“背篓法庭”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拓展“背篓法庭+生态司法”模式,房前屋后开庭审案、调解裁判,田间地头化解矛盾、定分止争,“背篓法庭”司法为民品牌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又譬如,黄石以创建“无欠薪”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安薪工程”、重拳打击欠薪案件、源头整治市场秩序,五级联创工程、五大专项行动为广大农民工稳稳撑起“安薪伞”……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丰富的实践,是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民生之本的真实写照,更绘就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民政事业发展新画卷。
从另一方面来说,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提升法治,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正能量,也是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内在要求。当前,湖北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踏上了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的新征程,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尤为需要我们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民主凝聚力量、法治提供保障,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法治氛围。为此,以兴办一大批“保障新发展 法治惠民生”实事项目和创新举措为契机,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实践,推出更多“懂需求、有温度”的法治政策举措,“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使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势能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努力增强法治优势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将更好推动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谱新辉煌。
当然,也要看到,以法治惠民生、促发展,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放眼当下,一方面要更加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法治需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切实把“保障新发展 法治惠民生”实事项目做细做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另一方面,要着眼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推进荆楚法治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组织执法领域专项治理、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好法治保障先行区建设与法治惠企惠民“组合拳”,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重、亮色更显、成色更足,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
“法者,治之端也”。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新的起点上,始终秉承法治惠民生促发展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探索创建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湖北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创新发展,也定能推动“建成支点”实现新突破、“走在前列”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取得新成果,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赋能添彩、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