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法,重点开展“战略性、对策性、前瞻性、跟踪性、解剖式、督察式”等六种类型十二个方面调研,强调要“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并要求将开展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笔者深表赞同,为此举措叫好。
应该说,近些年各级各类文件、规定、讲话中提到调查研究的很多,但以中办名义专门发文,这似乎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党的二十大之后,在新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下,党中央对改进各级领导工作方法、更好解决矛盾问题、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为我们做出了绝佳的表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毛泽东同志不仅论述精到,还身体力行,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来寻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并在不断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复杂,对领导干部而言,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刻把握困难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显得尤为紧迫,十分必要。
《之江新语》首篇《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中写道:“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深、实、细、准、效”寥寥五个字,道出了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真谛,归根结底就是要“走心”。
要精心设计调研方案。有些领导干部为调研而调研,依赖秘书制定方案,纸上谈兵,不清楚主题、不了解目的、不明白要求,呼啦啦走一遭,反正去了回了,任务就完成了,不关注实效,这样的调研不如不搞。走心调研,心到必须先于身到。调研方案写在纸上,更要放在心上。开展调研之前,脑中要有清醒的概念,除了弄明白调研的目的、任务、要求以外,更要考虑清楚调研的对象、方法和预期效果。比如,是选择去经验好亮点多的地方调研,还是选择去问题大矛盾多的地方调研?选取多少调研样本、走访几个调研点位才能准确了解全面的情况和特殊的问题?用怎样的时长、范围、方式才能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发现问题以后,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性因素?走心与否,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完全不同。
要真心实意深入基层。有些领导到基层调研,有的蜻蜓点水,有的浮夸作秀,有的排场不小,这样的调研不仅浮于表面,不能解决问题,还给基层带来负担,败坏党的风气,基层十分反感。走心调研,最重要的是作风和态度。领导干部是真心调研、实意问策的作风,基层干部群众也才愿意讲真话,调查研究才能实事求是、求得真经。要围绕问题转,针对想要了解的问题,去该去的地方、找该找的人、开该开的会、花该花的时间,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要轻车简从行,简化公务接待,减少无谓陪同,少听会议室的集中汇报,多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车间厂矿与基层干部、一线群众面对面交流。要与群众交朋友,领导干部应当放下架子,多接地气,敞开胸怀,广开言路,特别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这样深入到日常的调查研究也一定是群众期待的和拥护的。
要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十大关系”是他花了2个多月时间,在听取了34个国家部委及各省市工作汇报基础上,从最初的“三个关系”延展到“五个”“六个”,最终定型为“十大关系”的,后来成为了指导党的八大召开的基本思想,带领中国走上了不同于苏联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心调研,必须把解决问题作为根本目的。调查研究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是否解决了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以及群众评价如何上。有些问题是现场能够解决的,必须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要尽快分析研究,找到对策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或超出了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也要高度重视,通过纳入计划、向上汇报、争取资源等多种途径,积极创造条件寻求解决方案。对共性问题,要研究和把握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一批问题的解决;对普遍化建议,可进一步深化调研,通过建章立制予以规范和统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照顾到群众关切,及时沟通进度、办法,甚至坦诚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在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也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努力形成调查研究的闭环体系。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娅莉(武汉市江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