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服务水平,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过程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而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干业绩。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为全方位了解中国真实情况,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到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要求各地“多搞点调查研究,养成细致工作作风”,再到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垂先示范,在考察中聚焦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并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走好群众路线必修课,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过程中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谱写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高站位布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的恢弘篇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显著增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当前,14亿多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的起点上,如何应对前进路上风浪考验、持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通过调查研究摸透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进而不断把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方案》提及,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等12个方面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新的征程上,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涉及亿万百姓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交通、住房等民生各领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面对面”“背靠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分析问题,以便于真正发现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焦点。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也应注重从民间话语、群众手艺、社会实践中找寻创新智慧与创造动力,努力在群众呼声中找到解决工作问题的“最优解”,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让更多民间智慧、宝贵经验成为科学决策、干事创业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动力,实现“问题导向”和“调研方向”协同增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既要在“实打实”“硬碰硬”上下足功夫,更应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现象发生。正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既是工作方法,更是改进工作作风的最直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出成果、“研”出成效?如何避免“调研”变成“调演”?关键在于严明调研纪律、严格执纪监督。
放眼当下,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譬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厉行节约、轻车简从,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对于在调研中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于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急难愁盼问题,也应强化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另一方面,要坚持统筹推进,善于发现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使调查研究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常规性工作,营造出“多调研、务实效、办实事、长监管”的浓厚氛围,进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兴调研研究之风、增强干事创业本领,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的有力体现,也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选择。眼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身入”“心至”调查研究之中,不断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让更多的调研成果惠及人民、丰润群众,我们必定能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守正创新、取得突破,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区)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