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配把钥匙10元,闪送费100多元”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时代发展,“小修小补”摊点销声匿迹给市民带来不便。值得关注的是,相关部门表示将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城市生活,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
“小修小补”是修鞋、补胎、配钥匙、缝衣服等服务民生的传统业态,在时代变迁中曾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高楼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功能性建设也越来越强大,配钥匙、补胎等“小修小补”充满烟火气的摊点却越来越少,市民们“小修小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网络上发出呼声:“这些看着小,但真的很需要”“看似很小的营生,不光便民,也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
“小修小补”这一“小”事之所以引发“大”关注,是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城镇如何发展,老百姓总是身边具体事的直接感受者,他们对这类服务需求依然客观存在,对日常用品并非都是“坏了就丢”的简单操作,还有“坏了能修”的朴素观念。“缝缝补补又三年”是生活所需,也是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快速得到物美价廉的服务、能时刻感受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恰好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点滴向往。
正如李强总理提到的“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接地气的表述得到网友纷纷点赞,这让人不禁想到曾经的“蚊子地图”“爱心驿站”“地摊经济”等,这些都给社区生活增添了更多人情味、更好的宜居氛围,是城市下足绣花针功夫,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理念升级、提升精细化水平、涵养兼容并蓄人文情怀的有效举措,还是政府工作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生动写照,更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要让“小修小补”回归生活,就是要在市民需求和城市治理间找到平衡点,多措并举推动“小修小补”扎根城市长远发展。譬如,有序规划,不可“一刀切”,采取诸如“小吃街”简单集中管理模式,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对居民的修补需求进行摸底梳理,合理统筹布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保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应有尽有;激发活力,对社区建筑“边角料”、闲置的“核酸检测亭”、“便民棚”等公共物业设施进行改造,采用以奖代补、摊位免租金等形式让经营者能降低成本入驻到正规的门面,更好地融入便民生活圈的基本场景当中;人文关怀,开展行业相关免费培训,帮助弱势群体从业寻找生计,引导经营者不断更新理念,利用互联网“线上接单”和“上门取单”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让行业与时俱进;规范管理,既要“厚爱”又要“严管”,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做出详细要求,引导经营者在固定经营点所在地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进行备案,摆脱以往小推车“游击”经营模式,加强溯源治理保障安全。
城市之大,会有“小修小补”的一席之地,最美的城市标签,是百姓的笑逐颜开,是温暖的城市记忆,是市井的寻常百味,期待家门口几平米的小生意“做大做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让烟火气更加浓郁丰富,成为城市的底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常荣(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