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⑦】在田野调查中体悟乡村振兴新内涵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7日22:29 来源: 荆楚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红色导师的指导下,我深入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走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踏进农田感受农业发展,在走好乡村振兴“三段路”中体悟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峒山村提出要求:“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古村落要保护好”。为了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峒山村引进了院士农业,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推进农业强国战略,持续稳定推动粮食产量提升。为了保障传统优秀文化底蕴不被破坏,峒山村积极进行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和植树绿化,努力提升优化村居环境。为了实现“天蓝水清,绿意盎然”的环境治理目标,峒山村启动“厕所革命”,将“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作为基本策略,推进“包户到人”的精准治理。

去年暑假,我随湖北省青马班同学一同赴鄂州调研时也曾前往峒山村参观学习。通过该村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峒山村面貌可谓焕然一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仅是进入展馆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也同样是该村建设的真实写照。高效的治理速度、突出的治理水平都充分凸显了峒山村村镇干部的乡村治理水平,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些优举措、妙方式的思考,更为广大农村的振兴提供了新范式。

王浩东在峒山村村委会调研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百姓生活更好。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两条腿走路,让农民切实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在精神层面感受到改革开放发展红利,真正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是我们日夜思虑的命题,也同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去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曾到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大雄村进行调研学习,恰逢当地“创文”工作的关键期,我跟随该镇团委书记前往当地16个村和1个社区进行点对点的标准检查。随机抽查到大雄村时,该村完整推进“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模式让我印象深刻,体育锻炼室、科技活动室,文艺交流室等一应俱全,使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满足了村民的“软需求”,让村民人人皆可享受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乡村生活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的大雄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来,处处呈现出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景象。

王浩东在大雄村布置青年活动室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区都在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两全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观点蕴含了对新时代经济发展新方向的思考与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唯有将环境保护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落实好,方能为经济发展按上“永动机”,为乡村建设插上“金刚钻”。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曾是全县有名的工业村、污染严重村,2005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余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功转型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短短十余年间,该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入学习这一理念,我曾深入当地采访余村党支部第一副书记余小平和全国农家乐生态旅游运营模式的创始人潘春林。通过采访,我们得知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考察余村,希望村民找到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全之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该村淘汰重污染企业,开展村庄整治,推进生态治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如今,余村青山环抱,绿水环流,村中有画,画中有诗,早已成为了满足游客田园梦的理想之地,也成为了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典范。

王浩东与余村书记交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过三段振兴路,内心倍感振奋情。身为农业院校的学子,唯有了解乡村实际状况,体悟百姓生活需求,才能将理论学习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利器,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红色导师点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以王浩东同学为代表的新时代党员,主动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心中牢记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使命,在田野调查中体悟乡村振兴的新内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王浩东(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红色导师:崇延磊(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