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㊸】东湖评论:加快种业振兴 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0日14:1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希望的田野 新.png.png

近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超3000位国内外嘉宾和种业专家参加大会。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围绕种业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启动发布《2023年农作物种业现代产业链发展蓝皮书》,颁发“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和“张海银种业促进奖”,分享最新种业发展理念,赋能种业振兴。

农业要发展,种业必加强。种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大、产值高、农产品需求量大,加快种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种植、生产、消费将带来巨大收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重视种业发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扎实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推进种子研发创新,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种业要振兴,技术攻关是关键。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加快育种创新攻关,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种子至关重要。种子有着农业“芯片”的特殊重要地位,加大种子研发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紧紧抓住种子创新和种业发展重点,通过项目牵引、联合攻关等方式,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致力突破种子创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开放性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科研平台,为技术攻关提供了坚实保障。

种业要振兴,资源保护需加强。当前各地的种质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譬如,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的数目从1956年到2014年丧失了71.8%,以水稻为例,湖南省普查的79个县,1956年有水稻地方品种1366个,2014年仅有80个,只占1956年的6%。因此,应当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加强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种质保护利用工作的经费支持,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实现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源得到了保护,利用才有了基础,发展才有更足的底气。

种业要振兴,产业链条要坚强。按照种业“理论创新-技术集成-设计育种-产业孵化”全链条布局,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不断做强种子创新链,做精种业产业链,优化金融服务链,激发科技攻关动能,培育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多样化需求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从“培养皿”到“黑土地”,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种业基地,而种业基地建设则需要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撑。种子企业加快打造高效化新种实验基地、精细化种子档案仓库、品牌化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种业全产业链,引导种业末端产业进一步向有需求的地区下沉。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建设种业基地,满足多元化生产用种需求,促进种子生产播种、增值增效,发展各式各样、遍地开花的种子产业。

一粒种子关系国计民生,一粒种子牵动国家发展。抓住了种子这个根本,加快科技攻关步伐,才能促进种业发展,农业振兴才有希望,14亿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家成(宜昌夷陵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