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正值春满三峡,盛开的鲜花与成熟的春季脐橙在三峡库区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沿江两岸形成一幅幅美丽画卷。近年来,该县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种植旅游业,并以独有的地域风情为纽带,串联出“春风春雨花似雪,玉洁冰清开满枝”美丽乡村图景,融合乡旅人文,助力花美果丰乡村美,引发游人广泛关注。
强国先强农。乡村种植旅游已成为清明时节踏青赏花的主要亮点、农民致富的总源头,更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催化剂”。近年来,秭归县以发展乡村种植旅游为契机,深耕“屈原爱国主义文化”,保护非遗文化,整合山峡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资源,把握推进“两坝一峡”世界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争创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秭归旅游先后荣获“湖北旅游网络十大人气景区”称号,微博斩获“2018湖北年度突破力政务机构”荣誉,湖北省三峡平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荣膺“年度互动创意品牌”殊荣。如今,秭归县围绕“屈原文化”,打造全域乡村风土人情人文种植旅游,吸进世界游客,让当地30万群众奔向富裕。
处处是风景,处处有诗意。乡村种植旅游是不可或缺的自然风物,旅游是乡村“蝶变”的新驱动。秭归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禀赋、韵味悠长的乡土风情,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乡村踏青观光,促进民宿转型升级、农村和美繁荣,形成青山绿水、民风淳朴、文旅融合、炊烟袅袅、村景交融、产业兴旺的乡村旅游新发展格局。建设了屈原故里、三峡竹海、链子崖风景区、三峡月亮花谷等一批地域风情特色的美丽景区,让乡村美景“走出深闺天下知”,成为游客慕名“打卡”的网红休闲诗意栖居胜地!
共建与共享,方能行稳致远。发展乡村旅游,激活振兴活力,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不仅要富民,更要好好为民,让广大农民共享乡村旅游带来的发展成果。譬如,茅坪镇陈家坝村独辟蹊径建设十三村落美丽庭院外加篱笆式围栏,真正使自己和游客开窗看绿、推门闻香;雁落坪村“修通出村路,连上高速网,山上栽核桃树,山下种中药材”人气来带来财气,农民先后奔富裕······此外,秭归当地结合村落村民习惯,推出“村落夜话”“屋场会”“院坝会”“协商在一线”说事议事平台,共商致富大业,坚持人人参与,着重打造脐橙产业科技创新种植链,直接撬动建成“4个亿元村”和“12个5千万元村”,促使农民长期受益,涉及带动1.2万多人就业,20多种脐橙关联食品远销海外,销售企业达3000多家。乡村种植经济已成为秭归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该县荣获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大部分农民先后共享该县种植产业经济发展靓丽的成果,得以致富。乡村种植业已成为秭归振兴的特色产业,致富产业。
文旅融合,奔向诗与远方。诗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旅游不仅畅怀陶冶情操,更寄予人文情怀。从所见、所感、所闻中体悟《橘颂》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品读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凭借文化人以旅促兴,共建共享当地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注重将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运动休闲、红色文化、示范区独一无二屈原文化融为一体,以多样化形式孕育乡风、乡韵、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一种历史痕迹,承载着荆楚《离骚》蕴含,走过春秋岁月的洗礼,寄托古人哀思,畅怀当今无数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文化基因。既怀思古人,又承衔现代乡旅,结出了文旅灵魂的种子,在美丽乡愁的秭归深处,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成就脐橙之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有机相融合,形成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促进文旅美美与共,留住了美丽乡愁,为更好实现花美果丰乡村振兴开辟多样渠道路径,增添了斑斓色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键在人才。乡村旅游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留下。秭归县以本土人才加引进人才有机结合机制为依托,盘活本地乡村资源基础外,充分利用引进的数字人才。同时,配合国家数字技术政策,抢抓“数字乡村”快车机遇,从新定义脐橙产业链的角色,从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和乡村数字治理,将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产业相融合发展,推出集智慧生产、智慧营销、智慧供应链于一体的科技农业示范基地与平台,以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加油跑”,擘画出“花美果丰乡村美”别样异域风情。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干事创业,未来可期!下好乡村旅行这盘活棋,必须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只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笃行实干,坚持绿色发展,定能走活盘好乡村旅游这条路径,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黄陂区)
图片:秭归融媒体中心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