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应以文化引领优质旅游,让旅游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品质,促进文化旅游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动能,共同迎接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发展的全新时代。
文化是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资源,旅游是展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文旅融合还需要往深度上做文章,部分旅游产品和项目缺乏对于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仅将文化作为一个符号简单附加到旅游产品中,无法实现传播文化内涵的目的。由于旅游市场受效益驱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动力不足,对传统文化、民俗进行快餐式、连锁式开发,久而久之,容易引发传统文化的弱化、同质化等问题。建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 “文旅+”战略,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推动文旅深入融合。譬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传承红色苏区革命精神,抢抓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将西湾和麻池村纳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机遇,打造“一廊串六珠,三区共发展”的文旅格局,让旅游成为人们传承优秀文化、感悟时代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为旅游提供了丰富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各地文化底蕴的深厚,体验文化内涵的丰富,旅游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需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既做优存量又做强增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各地可发挥地域特点,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乡村独特的文化内涵,找准现代社会的契合点,打造保留乡村原生态风貌、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提升乡村传统产业附加值,带动人文环境整体提升推出兼具特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围绕不同文化主题做优做强已有的精品线路、品牌项目,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品牌体系,同时,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以特色化、精品化为目标,探索推出更多定制式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努力实现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新格局,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譬如,北京市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释放综合带动效应。
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是一件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应抓住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云平台、搭建产业投融资平台,持续推动“文旅+”的新业态及发展新模式,使之实现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譬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加紧、加力、加速开拓鄂湘“两江三山”和周边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借助“十宜高速”建设机遇,提档升级镇内“三线一桥”基础设施,以内畅外联的交通新格局增强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人间四月天,百花盛开时。适应新发展格局刻不容缓,只有提升战略定位,提前谋篇布局、提高文旅内涵,才能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新活力,才能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婷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人民政府)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