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的重要举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再到“田园综合体”的开发,以及当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作为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在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发扬党管农村这一优良传统,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重庆市巴南区开展“一村一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行动,做到动态管理、逐个销号;河南省淮滨县持续深化“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双联盟促产业发展模式,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作风保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入点在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重点着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一方面瞄定目标提质增效,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扩大粮食产能;另一方面节粮减损,推行勤俭节约粮食行动,两端发力增产保供。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开辟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新领域新赛道,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深化农村改革,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借助多元化的乡村振兴举措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宜居宜业,为其“塑形”,更要和美乡村,“铸魂”赋能,推动乡村由“美丽”向“和美”路线转型升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这意味着,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行动,这不是口号和空谈,而是从根本上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汇聚磅礴伟力的应有之义。除了始终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生产主体性、技术主体性、经济主体性,更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保证多主体共同参与,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各方面共谋实策、出实招,构建城乡利益共同体,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聚智聚力、贡献力量。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推进农业强国事业千头万绪,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路径已明,工作重点既定,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好农业强国振兴路,奋力开创农业强国事业新局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范芷欣(武汉市江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