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谱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2日07:1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思想标识,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标志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第一个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对第一个结合的拓展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原理只有融入中华文化基因,才能扎根壮大。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而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自然要结合中国深厚的思想文化传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断紧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说中国话”的思想文化基础。要厚植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到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致中和、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民为邦本等,是古代辩证观、天下观、宇宙观、道德观、社会观的重要体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极其相符。要让马克思主义打下坚固的中国根基,就需要紧密结合一百多年伟大祖国和人民奋斗的文化基础和群众愿望,把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起来,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使用的价值观,入脑入心。

我们党在第二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唤醒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文明再一次生机勃勃。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将促进马克思主义得到丰富的文化养料,从而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注入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上。将使我们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机勃勃的文明史有机融合起来,获得源源不尽的思想文化养料,也使得党的路线方针更深牢牢地融于中国的土地上,融于亿万人民的心中。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自觉在第二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标志,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理应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担负这样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经劫难而不衰,对形成和维护多元一体的中国统一的政治格局,对巩固多民族共同繁荣团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来都以科学的认知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审视民族传统文化、世界各国文化,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在前进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也必将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弘扬者的时代大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邓小平提出继承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的方针,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的总结。作为一个国家必须要同,作为具体的政治制度可以不同。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有着丰富的“中和”思想,认为只有行“中和”之道,天下方可“致中和”。这一思想对处理人际关系、商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国家之间关系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民族要复兴,文化必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带来文化复兴,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说首先是文化和文明的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守正创新,谱写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篇章。 

古人所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政治抱负,“贤者不悲其身死、而忧其国之衰”的报国情怀,“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等,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经劫难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所以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就在于中华民族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良传统。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他们之所以在思想上产生亲近感,正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近代知识分子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这种共鸣成为他们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驱力,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必要条件。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正在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长征路上的现代化,在吸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教训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克服了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贫富两极分化、环境破坏和扩张的缺点和不足。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包含物质形态,也包含精神形态,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结合实践和时代需求,创造出的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共同的道德理想所提供的丰厚滋养。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要在实践中转化创造,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观相契合。儒家“经世致用”的理念强调关注社会现实,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这一观念在每个时代都发挥着历久弥新的作用,涵养“家国一体”的情怀。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多希望通过有效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来达到影响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目的,正所谓“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尤其是明清时期,湖湘学派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思想发展到顶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历朝历代仁人志士所弘扬,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将理论的力量转变为物质的力量,关键在于将理论作用于具体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旧世界的实践伟力,他们纷纷转向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可见,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将其“移植”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历史智慧融会贯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宏伟征程,一定能够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邱国勇(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江汉大学市民道德文化研究所所长)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