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于1995年,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今年,我们迎来了第28个书香拂面的四月天。
生活节奏加快,繁忙的事务与生活压力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常常令人疲于应对心烦意乱。这个时候,不妨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或抽出某个空闲时段,或在晚睡之前背靠床沿,择其所爱选本书,暂别生活中的杂事琐碎,淡忘工作中的烦恼忧愁,以阅读的方式思接千载,寻找心灵的海阔天空。当你从知识的宝库中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读书使你的生活更轻松。因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明白世界。
互联网时代,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人也相应变懒惰了。而读书需要费时又费脑,需要付出主动的努力,主动靠近、示好,才能感受到书的温暖和特质。它是一个持续修炼,不断思考前行的过程。所以,心浮气躁时读不了书,春风得意时读不了书,唯有心静方入读书之境。
然书籍如耸立的高山,知识广似浩瀚的海洋,可谓读之不完,学之不尽。所以,读书还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方能见成效。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谓“勤”,就是要勤奋;所谓“苦”,就是要有吃苦精神。要收获就要耕耘,要丰收就得勤耕耘。学业的精陋,学识的多寡,与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
不过,博览群书固然是好事,但是,坏书断然不可列在“博览”之列。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情操高尚,知识渊博,精神振奋,视野开阔;读一本坏书,自己再缺乏点儿“免疫力”,那就无异于食物中毒,轻则使你萎靡不振,重则理想泯灭,情操坠落,甚至沦为罪人。所以,读书如同进食,必须有个消化的过程,做到既有吸收,又有排泄,方能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如果现在的你正身处困境,感到迷茫,不妨拿出一本书来读读,一切问题,书中自有答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薰(中共当阳市委宣传部 )
责编:闻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