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是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各地着力“拼经济”的主攻方向。今年以来,文旅市场总体回暖,热点更热,为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了有力注脚。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体验性、服务性、流动性强的消费活动,文旅经济的表现是衡量市场信心的“晴雨表”,是体现社会内需活力的“温度计”。从春节期间文旅市场的“满血复活”,到五一假期“一票难求”;从“特种兵式旅游”火爆出圈,到“淄博烧烤”火遍全网;从“越来越卷”的文旅局长到“越来越火”的赏花经济;从“万物可沉浸”到文旅IP“群体绽放”……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为消费提振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5%。
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因旅游而可亲可近,旅游因文化而生动隽永。西安“盛唐密盒”以“演艺+互动”的形式,让现场观众既能体验“拆盲盒”的乐趣,同时还能了解历史人物及盛唐文化,一经推出便广受追捧;武汉“知音号”以江水为舞台,以文化为灵魂,将城市底蕴和满腔热忱凝聚成一船摩登风情和礼遇之心,赋予武汉全新美感,已经成为世界级“文旅超级大IP”。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以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为例,3天时间里,进场观众共计17.9万人次,万物可展、万象可探、万里可游的美好旅程,让冒雨进馆的游客沉浸享受、流连忘返。
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一方面,坚持内容为王、流量说话,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你给我寒冬的温暖,我许你四月的春风”。淄博与大学生双向奔赴的感人故事,不仅让淄博烧烤一夜成名,而且助推淄博新晋“顶流”,让游客蜂拥而至。“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冈市讲好苏东坡的故事,东坡庙会从春节季到花季,再到五一季,形成黄冈特色文旅大IP,既火了文旅市场、热了地方经济,也美了城市形象、鼓了百姓腰包。另一方面,坚持创新致胜、以融提效,丰富演唱会、音乐节和优质演出、展览等产品供给,发展“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业态,打造新型旅游目的地。同时,要营造良好消费氛围,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摒弃“人山人海吃红利,圏山圏水收门票”的“一锤子买卖”,依法遏制消费“刺客”,让每一段旅途都充满舒适温暖。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千红万紫的美丽中国,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千山万水的美好体验,必将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党校副校长)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