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配钥匙、修雨伞、补衣服这些“小修小补”摊位越来越少了,单价也水涨船高。今年3月份,商务部发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小修小补”的回归,不仅能方便居民生活消费,满足民生需求,还能帮助老手艺人寻找生计,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留住浓浓的烟火气。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有序恢复“小修小补”摊位,让城市印记得以延续。老一辈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更常见的却是“坏了就丢,不行就买”。“小修小补”摊位的回归不仅能让一座城市的印记在敲敲打打里延续,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相关部门从明码标价、维护市容市貌等方面对“小修小补”摊位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出台减免租金、给予相应补贴等鼓励性政策,支持这类经济业态健康持续发展。
“小修小补”摊位更好地融入城市,还需要平衡城市发展和民生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老旧小区改造进程的加快,老街区换“新颜”,而不少“小修小补”摊位却悄然失去了栖息之地。当“老旧破”与“精细美”格格不入时,就需要通过整体规划来平衡城市发展和民生需求。通过政府主导,将“小修小补”摊位纳入城市建设和规划,结合人口密度和民生需要等因素,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进行合理布局。在社区党群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场所开辟一角,既为手艺人提供经营场所,也能为周边群众提供便利。手艺人和“小修小补”摊位是一座城市特有的符号,通过打造特色店招、店面吸睛引客,把怀旧、复古等当下流行的元素融入店招、店面设计中,既留下城市烟火气,也能打造“另类”的网红打卡点。
“小修小补”摊位回归,还需老手艺人坚守初心,用创新引领发展。面对人们对修补类需求越来越少的现状,生计成了不少老手艺人面临的最大困难。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不少地方“新八级工”制度落地,老手艺人“身价”也水涨船高。如何提升技艺,用“老招牌”吸引更多回头客是老手艺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老手艺人们坚守匠心打磨技艺,用好技艺赢得好口碑的同时,还需打破固有思维,紧跟时代步伐,开拓网络接单,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业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小修小补”的背后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大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座城市的兼容并包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上,“新”的城市是人们向往的远方,“旧”的摊位也是人们无法抹去的回忆,一座有烟火气的城市才是最能给予人们温暖的停靠港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筱(宜昌当阳)
责编:闻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