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开展大兴调查研究。怎样才算好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中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问题意识,十分注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的“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一点,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特别是当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遵循。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在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带着感情与人民群众打交道,让他们打开话匣子,反映真实情况,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因此,调查研究就是要像焦裕禄那样,为治理兰考风沙盐碱,跟着调查队,追风向、查风口,把自己变成了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要像谷文昌那样,为让东山披上绿装,常拜群众和技术人员为师,与他们一起干活、一起流汗。做到常沾“泥土味”、常留“汗水味”、常怀“人情味”,我们才能通过调查研究,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域观全局,通过调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切实提高我们干事创业的工作本领,增强我们为民造福的底气。
民之所盼,政有所为。真正的调查研究,就应当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准问题的病灶、医好痛点。一方面要弯下身子、沉到深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梳理出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环境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领域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敞开大门听民情、察民意、汇民智,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地方,倾听群众诉求,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调查研究开展到人民群众“家门口”,真正听到他们的心声,做到调查研究察民情、接地气、见实效,充分掌握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切实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重在落实、贵在实效,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是调研成果是否落到实处的最佳标尺。解决问题最忌“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罗列一大堆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假大空”“虚水浮”,看起来轰轰烈烈,实质上徒有其表。这就需要我们对调研中发现和收集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系统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定人定责,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动问题及时解决。要突出“效”的应用导向,精准研判、靶向发力,用情用心解决发现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要厚植为民情怀,聚焦民生关切,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奋力答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让群众暖心、舒心、安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抓牢解决问题这个“牛鼻子”,准确把握基层脉搏,用实干、实招和实效,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难事办成、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以实际行动和效果服务人民取信于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宜潮(武汉黄陂区)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