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方法论的重要维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精准宣讲就是推动实现理论供给与百姓需求精准对接,使基层宣讲体现时代性,尊重差异性,强调针对性,突出实效性。近年来,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湖北科技学院)基地(以下简称“湖科基地”)在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基层活动中,通过架好连“心”桥、念好“+”字诀、拍好微视频,以微场景折射大时代、以微故事诠释大道理、以微视频产生大共鸣,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群众心坎里、浸润群众心田中。
架好连“心”桥,营造宣讲微场景,精准把握基层群众的理论需求
湖科基地积极架起群众与理论之间的连心桥,精准掌握百姓的需求,主要做法有:一是在志愿服务中体察百姓需求;二是在专题调研中把脉百姓需求;三是在榜样示范中提升百姓需求。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有跟乡亲们坐在一条板凳上,用心倾听他们的故事,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传递到他们的心坎上。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宣讲活动,大家觉得找到了“三真”:发现了很多真问题,寻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真办法,获得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真收获。
念好“+”字诀,让理论宣讲插上翅膀,使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百姓生活
理论需求植根于群众、生长于社会。近年来,湖科基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各行各业特点,认真念好“+”字诀,努力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理论宣讲插上翅膀,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做好“+宣讲”,让理论宣讲“见缝插针”。一是“党建+宣讲”。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中,落实第一议题搞好理论宣讲;二是“调研+宣讲”。在开展专题调研中,结合发现的问题开展理论宣讲;三是“服务+宣讲”。在开展志愿帮扶活动中,结合政策宣传穿插理论宣讲。
做好“宣讲+”,让理论宣讲润物细无声。一是宣讲+送良策。及时把宣讲成果转化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策;二是宣讲+送医药。既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困惑,也帮助群众解决身心疼痛;三是宣讲+送文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身边故事,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
作为基层宣讲专家要做到“四会”:会讲群众语言,会说群众故事,会做群众工作,会解群众难题。在各类宣讲中,我们以“小切口”解读“大问题”、以“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使“配餐”与“点菜”相结合、互动与交流相辉映,使理论话语体系转化为乡土话语体系,努力做到把问题讲明白、把理论讲透彻。
拍好微视频,使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来,湖科基地坚持挑选典型场景,拍好宣讲视频,做到“线上”学思用相结合,“线下”知信行相统一,实现线下线上同频共振,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我们先后在省社科联科普部的精心指导下,拍摄了“药谷飞歌”等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等系列短视频,其中,组织拍摄的“追梦千家峒”宣讲短视频荣获全国最佳视频制作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今后,作为全省第一个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湖科基地将继续组织骨干成员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去精准把握“一”和“多”、“大”与“小”、“深”与“浅”的关系,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准确、讲透彻、讲鲜活、讲生动,不断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注:本文为201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项目号为19ZD059]阶段性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方卫兵(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院副院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湖北科技学院)基地主任,教授)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