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发展农业新科技,让人民安心舒心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3日17:2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6月9日,2023年第十届中国车谷·汉南甜玉米文化节,在武汉经开区邓南街举行,6万亩连片种植的鲜食玉米正式开园上市。汉南甜玉米以“能生吃、会爆浆、比瓜甜”而闻名,种植的玉米包括甜、糯、彩等三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其中,俏销国内市场的甜玉米品种多达20多个。当日,湖北省农科院还在汉南成立甜玉米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背后却体现着武汉经开区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心舒心。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但对于我国这样耕地和水资源都有限的大国来说,要想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根本靠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也出现了一大批引领性和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在育种上,培育出水稻“宁香粳9号”、小麦“鲁原502”、玉米“京农科728”等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在农业技术上,研究出耐旱小麦配套节水栽培、玉米膜下滴灌、水稻侧深施肥等众多技术;在农业设备,创制出采棉机整机产品和采棉头等核心部件。

今天要发展农业新科技,首要的还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科技的发展最重要的资金和人才,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对较长,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当前全国各地政府也都对农业科技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如湖北省提出“五五”工程,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发展农业新科技始终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克难攻关。每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诞生,背后都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如袁隆平院士领衔攻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就是全国10多家科研单位、几十位科研人员历经20余年不懈探索的汗水和心血。今天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也应该继承袁隆平院士等先辈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卯足干劲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农业新科技要守牢农民基本盘。农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民,一切农业科技的运用也都需要农民的配合,这就需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武汉经开区为了让全区5000多户农户种植鲜食玉米种得放心,指导全区所有合作社、种植户都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户们再也不担心市场行情和自然灾害,也让甜玉米的品种数量和种植面积也逐年递增。2022年7月下旬,汉南的农作物面临严峻旱灾,武汉经开区推动三个沿江泵站开闸,抽调长江水,引入了农田旁的灌溉渠解决农民燃眉之急,也让农民更加安心。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所在。各方还需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安心舒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超峰(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