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023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活动现场设置9大展示区,吸引不少群众围观体验。“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曾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当把学生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重视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学科教育和日常教学,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学校需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教育,将防灾减灾教育与课程内容、安全教育结合,增设实训演练课程,让防灾减灾教育在校园走深走实,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由于全国各地易发、频发灾害类型不同,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就要考虑地区差异性。学校应当针对当地重点灾害类型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和安全主题教育。每年入梅之际,湖北各地中小学都会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譬如,近日,武汉经开区军山小学邀请当地海事处和长航公安进校园开展水上安全知识活动;宜都陆逊中小学开展“珍爱生命 严防溺水”主题讲座,以“精卫填海”故事引出主题,强调防溺水“六不准”要求......让湖北的学生们知道暑期要预防什么、怎么防,熟练掌握避险技能,做到有的放矢。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要想入脑入心,也要避免“走过场”。让防灾减灾教育在校园走深走实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互动模拟等实训演练让学生切实掌握防灾减灾本领。光说不练假把式,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宣传科普这一层面。学校应当邀请红十字会、消防大队、气象部门等单位深入校园,开展知识讲座、应急演练、互动体验等系列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防灾减灾教育馆、公共安全体验馆、人民防空体验馆之类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灾害逃生能力。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不是“一阵风”,还要常态化推进落实。学校应该将防灾减灾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譬如,地理教师可以借助挂图、地球仪、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让学生形成全方位、具体化的认知;历史教师则可以利用历史事件将某种灾害串联起来,总结如何有效应对该种灾害。只有持之以恒开展防灾减灾教育,让学生们对灾害知识“了如指掌”,对防灾减灾技能“驾轻就熟”,才能在灾害真正来临时把伤害降到最低。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学校要充分重视防灾减灾教育,以日常防范的确定性来应对灾害来临的不确定性,多措并举确保防灾减灾教育走深走实,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安全和谐环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文俊(宜昌宜都)
图源:宜都市教育局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