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短视频博主“乐天Ryan”是一位借助短视频将家乡非遗向外推广的90后。作为一名贵州人,他选择回到家乡,用相机记录故土。他在短视频平台推出“记录100个中国非遗技艺”系列食品,让越来越多人了解、认识非遗,也促进了家乡的形象传播和文旅热度。当下,“非遗+演艺”“非遗+饮食”“非遗+特色村镇”等业态方兴未艾,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非遗“出圈”增添新的重要渠道。
短视频和直播产业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视频博主通过短视频分享日常,直播带货。例如花丝镶嵌技艺非遗传承人何青入驻短视频平台一年多来,就收获了230万粉丝,售出超20万件工艺产品。《2023抖音电商助力非遗发展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94%,成交额超过百万元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57%。通过各类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非遗产品,节省消费者时间的同时也促进着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打造,非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传播到更加广阔的地区,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销售量,提高当地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潜力,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互联网可以让非遗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藏羌碉楼的营造技艺”“瓷胎的竹编技艺”“成都漆艺的一笔成画”等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和内容展现在广大群众眼前。通过互联网,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观看视频,浏览公众号,通过线上交流群与非遗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多非遗项目尤其是许多小众的非遗项目也为大家所熟知,甚至有一些年轻人主动参与到非遗技艺的学习和传承当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资源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融合非遗文化和旅游资源,可以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很多人通过网络了解到云南的白族文化、广西的壮族文化等。这些地方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和体验,这样既可以增强人们对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时相关部门利用优质文旅类主播等“互联网+”人才,为非遗传播“纳新”,鼓励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与热门主播合作,邀请其推介城市、景区、地方历史文化,为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引流”“获客”,也为提升家乡文化底蕴增添了一份力量。
互联网+技术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数字化呈现、网络化传播、展示动态化等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将它们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互联网+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它们在传承和发展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雪丽(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