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和“浦江经验”形成20周年。从上访到下访,从浦江经验到千万工程,总书记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理念和实践,与父老乡亲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故事和情景,都直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浦江经验”和“千万工程”不仅是浙江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小窗口,也观照出未来“中国之治”的大视野。
为民应先知民,人民为本方显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最好的良方。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治理最直接的作用对象,他们的反馈与呼声是最为迫切且现实的。“党务如家务,平凡见赤诚”,“共同缔造”的实质就在于找准群众真实需求,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直击群众关注的痛点,寻求“最大公约数”,这与为民知民的理念不谋而合,群众对于党的政策主张更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小区里的道路宽不宽、腰上的钱包鼓不鼓、家里的房子漂不漂亮,这要求我们结合大调研,注重“下一线”,了解群众诉求,拉近和百姓的感情距离,用务实的举措、真诚的态度和真切的回应彰显人民情怀。
民情且藏民智,激活智库方有善成。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一切社会治理的过程,都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李强总理说“高手在民间。”老百姓的建议不是政府决策的负担,而是重要的“智库资源”,透过群众表面的“情绪反应”,我们能从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缩影”中看到各类社会矛盾是如何碰撞交织的,由此吸纳建议、完善举措。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畅通意见收集、诉求表达的渠道,多听听群众呼声,多回应群众关切,把全面推进共同缔造工作转化为群众的行动自觉,才能引导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产生效力。
用情更要用力,高质发展方能久安。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当前的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浙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启动“千万工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浙江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面对当前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难题,也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扩大基层民主的核心、表达社情民意的窗口、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当下,踏步新征程,依旧要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个问题,既要用情,更要用力,既要“求解”更要“优解”,做好共同缔造工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嘉柯(武汉武昌)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