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学思想启新程⑩】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1日15:2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学思想 启新程.png.png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民族工作实践课题。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关键内容之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中,以中华文化为土壤和根基,交织和融汇各民族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等形成的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从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种集体性和共有性的精神情感体系,是整个中华民族传承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总和,包含共同的认知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认同和理想信念等要素。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将民族大团结、文化认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相较于弘扬中华文化论断,这次会议更为强调文化认同,从方式和路径转向目标和结果。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寄托与精神归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要增强文化认同。因此,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好抓实。

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里从“各民族”发展为“中华民族”;从“建设”发展为“构建”与“构筑”,这就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更为强调其结构性和共同性。相较于弘扬中华文化、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等论断,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和民族和睦之魂。

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在于价值共识,核心价值观承载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所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要“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四大关系之一。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结合话语表达来看,这里用“必须”“全面”等状语来进一步强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态度,相较于弘扬中华文化、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等论断,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人心和精神的凝聚和纽带作用。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SY23010]“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西方慕课的涉民族议题传播与对策研究”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黎海波(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千傲(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