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每一名中华儿女应自觉传承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汇聚起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锤炼和洗礼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处事原则,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论语》《离骚》《诗经》等都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在当代熠熠生辉,汉字、节日、饮食、四大发明、戏剧、礼仪等无一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说明,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树立文化自信,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和平,“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形塑了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中华文明基本特质的文化基因。古代中国对治国理政的最高评价:化干戈为玉帛,止兵戎致和平。《左传》中也记载了一则中国古人对于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深刻认识——“止戈为武”。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坚定不移地热爱和追求和平,与周边国家平等交往、互惠互利,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的人文历史,推动不同文明的发展,反过来,在和周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命力越发强大。
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来自源远流长的民俗活动,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对待传统文化应保持辩证思维,要使其既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也能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里看见历史的足迹和创新的脚步。在这方面,秭归传承端午文化的举措为我们大家提供了新样板:在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活动中,“遇见端午”屈原故里国风游园会、“璀璨非遗”屈原故里端午主题灯会、橙子音乐节、“峡江号子声”首演、非遗小巷端午习俗体验活动等将轮番上场,传统与时尚竞相碰撞,民俗与国潮交融绽放。持续一月的文化旅游营销活动,推动屈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交流发展,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打造成彰显宜昌秭归文化魅力的金名片。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创造性转化,又创新性发展,汇聚起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路(宜昌秭归)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