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学思想启新程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深挖实践富矿,大兴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6日17:4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学思想 启新程.png.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要着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长期难以有效解决的疑难杂症、新时代面临的新发展问题、制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通过理论的研究为发展着的实践指明方向、描绘路径、提供方法、形成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在社会实践当中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是人类社会及其现象、行为、思维和价值理念等方面,这也就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一定是在人群当中、在社会现实生活当中,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行走在大地上、穿行在人民群众中间,深刻领悟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历程,敏锐感知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方向,总结和普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律和新动向,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哲学社会科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就涵盖了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但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就是要研究社会实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根植于世界和我国发展历史,将历史经验提供的理论源泉和动力与当前的改革发展联系起来。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并从中总结规律的科学,这也就决定了历史是很好的研究对象。根植于过去的历程,更能较为全面地调查掌握社会现象的起源、过程与结果,从而深入研究分析其中蕴含的理论规律与现实逻辑,为当前的工作提供指导,进而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生活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历史是被记载和记录的资料不同,正在发生和经历的现实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更为准确客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产生的最重要的生产力是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也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展开,将理论的探索与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提供思路、现实工作丰富和验证理论的互动模式。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着眼于未来发展方向,将理论前沿研究与当前发展方向统筹起来。理论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瞄准发展方向、紧盯发展前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是如此。无论是根植于历史还是立足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终是要通过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引未来,引领发展方向。而着眼未来,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将新生现象、新生事物和新生动态作为前瞻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敏锐捕捉社会生动实践中形成的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

正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在社会实践当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将目光聚焦于社会一线、走入社会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大量大调查研究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从而在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产出高质量理论成果。

党和人民关心的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选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是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将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任务,把党和人民关心、忧心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首要问题,自觉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主动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同时,这也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导向要瞄准一线,主动将一线的问题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和主攻方向,并且确保能为推动问题解决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调查研究党和人民关心的问题是必答题,不是可选项。

调查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深入党和人民关切关心的一线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因同时解决问题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扎根人民群众当中,才能发现最有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的选题,从而才能在探索研究中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说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样只能接受、不可排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就12个方面的内容开展调研。这12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党和人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要着重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的重大选题。

让调查研究之风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自然风”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一重要的方法,要解决好党和人民关心的问题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需要,也是党和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要求与期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始终找准研究的方向,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践行,形成能回应实际需求、提出有效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与机制,让调查研究之风成为舒适的“自然风”。

选题坚持问题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只有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问题才算是找准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是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瞄准问题。“一窝蜂式”或者走马观花的调研都不是真正的调研,哲学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绝不是轻轻松松地看现场、漫无目的走过场,而应该是带着问题去看、对着问题去摸、就着问题去找,也就是到一线前沿去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和寻找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同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所在,这也就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在开展调查研究前,要对目标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明确了问题存在才可以继续。

过程坚持客观导向。哲学社会科学探讨的问题很多在于价值层面,所以坚持过程的客观导向对于调查研究就更显重要。首先,要确保调查研究的全面性。要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既要从纵向的维度了解和分析历史、现在、未来的情况,也要从横向研究国内外、区域内外、行业内外等不同的情况。其次,要追求调查研究的准确性。调查研究的结果是作决策、下结论、找规律的直接依据,点滴的偏差都会影响事业的发展和工作的成效。在“全”的基础上,哲学社会科学追求调查研究的准确性要把握好“深”“实”“真”。“深”就是要在广泛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抽丝剥茧般地坚持刨根问底,做到不触及问题的根本不放弃、不摸清问题的核心不停止。“实”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时,要沉下心、俯下身,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真”就是要看清真相,通过调查研究听真实的心声、见问题原始的状态、看矛盾突出的地方。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还要求调查研究将网上网下相结合。

运用坚持效果导向。“哲学社会科学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将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使命与责任,才能根植于党和人民开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也正是通过对现实的综合掌握并加以理论分析,从理论上提出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方案与思路。这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职责所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也是党和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寄予的厚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必须注重效果,注重是否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以及美好生活需要,注重调查研究的成果能否转化为可实行的政策和方案,注重能否解决党和人民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到了现场,不代表就是开展了调查研究;问题没解决,依然不能算是有效的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找没找到问题、有没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可不可以将理论的总结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措施,这些才是评价哲学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是否起到作用的核心指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