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强调要着力在拓展就业岗位、加快招录进程、做好政策宣传落实、优化指导服务、做好重点帮扶、做好离校“不断线”服务等六项工作上下足功夫,千方百计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民生之基,就业为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数据显示,2023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拥挤,就业需求更加个性化、专业化,就业形式也从传统的“单一就业”转变为“多元化就业”,这些现实因素给高校毕业生增加了不小的就业压力。为此,在新形势新要求新背景之下,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才能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撑起更大更牢就业“保护伞”。
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开拓市场化渠道、挖掘更多岗位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新的行业和新的就业岗位不断被催生。因此,各地各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企业直播推介活动、国企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职场体验活动等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支持市场主体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推出更多就业资讯和就业推荐,扩大信息传播、促进供需对接,让就业帮扶更加轻盈化、便捷化。另一方面,依托云计算、5G、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化新技术,不断创新促就业举措,发展好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康养服务等在内的各种新业态,以人岗精准匹配助力高质量就业“水到渠成”,让高校毕业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广阔舞台。
创业是就业的积极方式,充分释放“一人就业,带动一群”的磁场效应,对于稳就业、扩容量、兜底线、保民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看到,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广袤基层沃野施展才干、大显身手,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作为高校毕业生,无论是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加入“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还是返乡自主创业、选择新业态工作领域,亦或是开办民营企业、搭建梦想舞台,这些实实在在稳就业促就业的创新举措,既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持续营造以就业促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也是新时代青年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用拼搏奉献成就梦想,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现实需要,也必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需建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温度开展帮扶、精准保就业。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仍是保障毕业生就业中的重点帮扶对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兜底民生保障,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特殊困难高校毕业生,要积极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进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努力帮助困难学生尽快就业。同时,要严厉整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通过建立去向登记制度、明确档案转递衔接等做好过渡,着力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为更多求职者在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能搭起桥梁,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始终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事关每个家庭的福祉。各地部门要强化“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完善服务保障、加强困难帮扶,全力打好稳就业攻坚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拓宽“新路径”,奋力交出高质量就业精彩“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