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生命长江②】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之基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4日14:2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中强调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报告第十部分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生态危机背景下,加快构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伟大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下以及未来全人类需共同为之努力的伟大工程,同时它也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又一崭新的社会制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架构之基

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前瞻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政治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此架构下,生态文明建设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一是形成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整体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并以系统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推动下,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应运而生,有效地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二是构建了严格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生态文明纳入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在法律的约束下,底线和红线不可逾越。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随着该法的出台,一系列更加完善的生态环境政策、规划以及标准都被制定出来。

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之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史,为我们揭露了一个深刻的事实: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亘古不变的本质。在利润的推动下,资本家们不断地扩大生产、刺激消费,继而不断地掠夺自然资源、不断地突破自然限制,形成了资本无限扩张的内在逻辑。

然而,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本的无限扩张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恶化,人类的生存也变得岌岌可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资本所积累的巨额财富正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而来,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却是在一步步将人类引向绝路,所以资本最大的敌人便是其本身,它从根源上就已否定了自己。

而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与资本逐利的本质截然不同。资本主义代表的是少数集团的利益,而社会主义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唯金钱论,利益至上,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才是社会的主体。体现在生态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空前的保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之基

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实则是社会不公平问题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是一个充满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而公平和正义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倚靠的重要准绳。公平和正义不仅是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价值的最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自创立以来,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为多数人谋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生态环境方面,所有人都应当拥有健康美好的环境,公平地分享地球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每个人都应当拥有均等的机会根据自身需求去利用环境资源。同时,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环境权等。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倡导地球上所有的国家、民族、地区都是平等的,要消除身份、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歧视与不义之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公平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生态环境压力,把产生的生态危机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种生态殖民主义行为加剧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对于环境资源有平等使用权,同时也有对环境风险和责任的公平承担义务,如此,才能让公平和正义发挥其最大价值。

社会主义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之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诚如此言,唯有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自上而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各项重大举措之中,如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林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实践的蓝图,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步伐将更加清晰有力。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照耀下,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取得更大的成就!

2.png.png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晓云(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钦(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