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近期拜读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深受启发。要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先要成为理想中的教师。结合笔者十来年的从教经历,对书中所倡导的理念感同身受。那些充满教育理想的好老师,都是从懵懂的新手老师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也都遭遇过困顿,但正如朱永新专家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只要心怀理想,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实干带来一路芬芳。
《我的教育理想》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教育理想”这一共同主题,朱永新老师用十篇充满激情与诗意又深具理论知识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教育人心中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父母和学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下篇围绕“教育政策”、“教育活动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三个主题展开论述。其中至少有三个方面会引发广大教师的共鸣。
首先,要努力做一个具备感知幸福能力的教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重复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难免会枯燥乏味。于是,有的老师会牢骚满腹,有的老师会消极怠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又怎能让身边的孩子感知幸福。如果带着情绪走进教室,又怎能让孩子感受快乐?只有当每一位老师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幸福的瞬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么内心就会充盈幸福,才能看到细微之处的美丽,才能感知到孩子成长的拔节之声。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所以,教师要善于寻找三尺讲台上的幸福。
其次,要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眼中应该无差生,只有不同成长方向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培养、转化及转变孩子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譬如,农村学校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可能会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情况,与其说是家庭教育缺失,其实更多的是爱的缺失。如果老师看到孩子们衣服脏兮兮,头发乱蓬蓬,指甲黑乎乎,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就一味地批评,那么就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很多时候,当老师们换位思考,主动跟孩子交心谈心,就会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适当的给予引导和关爱,有时候一句无心的鼓励,会成为一道光,指引孩子们向阳生长。
再者,要努力做一个会上课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是由师生关系确定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强调交往互动,可以说,没有交互就没有教学。很多老师会觉得“课”每天都在上,自己感觉良好,觉得会上课了,其实不然。“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而不是选择适应教学方案的学生。”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首先要知道这个课为什么要这样上,这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始终保持思考,不断学习,不断钻研,跟得上新理念、新形势。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好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使学生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状态,从而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梦想,谁就能不断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教育之路漫漫,需要广大教师一直心怀理想,逐梦前行,不负韶华,桃李芬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金轩(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中心小学)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