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今日,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市!”这句看似调侃的话,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乡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盲目克隆城市的共性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为避免“千村一面”,留住心中乡愁,既要注意突显“特色化”,也要提高对乡村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要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努力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突出本地特色、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内涵,让乡村能够各具特色,做到既立足“本土”,又彰显“特色”,通过“点线面体”结合精准发力、全面推进。
“乡愁不只在梦里,规划不止在纸上”。美丽乡村建设要取得突破,必须尊重科学,让专业的人才担起大任,领导干部更要做好带头作用,从文化、经济、美观等方面综合考量建设方案,利用新技术提高居住质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加强乡村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光靠一家一户行不通,只靠干部力量也不够,必须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湾子会、屋场夜话等方式,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坚持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注重“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实现“老少共议,达成共识”。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更要坚持美丽乡村与优势产业一起规划、同步实施。通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功能互补、互促并进,让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成为经济发展的底色。
只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一定可以把农村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世珉(黄石开发区)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