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大唐梦,千年踏歌来。近日,2023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百戏倾城夜” 开幕式在湖北襄阳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京剧院、武汉汉剧院等全国各地院团的名家名角,带来京剧、汉剧、黄梅戏、越剧、花鼓戏、川剧等戏曲剧种名段,将传统与现代交织荟萃,尽展中华戏曲文化之美。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戏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大众化的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也是文化自信自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走进本次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伴随着锣鼓声声、流光溢彩,戏服大赏、名家名段、国风烟花尽数芸集,不论是黄梅戏《女驸马》、眉户戏《屠夫状元》,还是《戏曲爱情故事联演》、京剧说唱《成双》、沪剧新编等,丰富精彩的戏曲盛宴以“戏曲视频+现场演出”“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弘扬出传统戏曲艺术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示了当下戏曲文化在新题材、新人物创造中焕发的新风采、新气象,吸引着广大市民群众在欣赏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于不自觉中更加认同民族情感,于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意识、塑造民族精神,极大彰显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增进了大众对戏曲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粉墨勾天性,文武尽风华。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精妙绝伦,抖音直播平台以戏为媒,向全世界传播戏曲文化,推介汉水文化、荆楚文化,既是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塑造新时代戏曲人、引领戏曲文化创新发展,也是弘扬襄阳戏曲艺术、展示襄阳文化底蕴,让更多人认识襄阳、了解唐城的意义所在。
应当看到,作为千年古城、汉水文化发源地,襄阳素有“戏窝子”之称,“一清、二黄、三越调,花鼓戏和梁山调”的说法由来已久。近年来,立足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襄阳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各地剧团精益求精,传承经典、打磨精品,创作了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剧目,丰富了地方戏精品剧目,得到了国家级重点扶持,形成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同时积极适应新形势,融入新元素,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采用剧院演出加线上直播的形式,推出了“好戏大家看”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让戏迷朋友们足不出户欣赏精彩戏曲,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活动以“戏”为媒、借“戏”造势,将襄阳本土戏曲最核心的美学特质、精神品质、民族元素传播给世界,让国内国外的观众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必将推动我国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定会让襄阳文化、汉水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更为生动,吸引更多人踏足襄阳、打卡“千年古城”。
进一步而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影响着中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认同,同样也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赓续传承。放眼当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广大中华戏曲文化传承者依托抖音直播、共享视频、云推介等多种形式,不断挖掘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广大观众领略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重新焕发出传统戏曲文化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譬如,在湖北武汉,以举办“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为载体,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出环境式戏曲演艺空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穆桂英》演绎出缠绵悠长的伴奏与灵秀柔美的唱腔,阐释出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也让观众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韵味;又譬如,在湖北宜昌,著名京剧艺术家谭联寿“触网用网”,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创新“民俗京剧”、弘扬传承国粹,培养造就戏曲文化接班人千余名。细数这些鲜活的案例,不难发现,新时代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正是坚定文化自信、倍增文化自觉,结合时代特色、社会发展需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打造戏曲精品力作,使戏曲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传承发展,进而有力促进中华戏曲文化在新形势、新理念下繁荣发展、创新丰富。
中华戏曲斑斓多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期待更多戏曲文化创作者、戏曲艺术传播者根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汲取营养与底气,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戏曲文化、创新戏曲文化,引领中华戏曲文化繁荣发展,这是挖掘戏曲文化底蕴、展现戏曲现实价值的应有之义,也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昂扬人民精神风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客观要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襄阳市襄州区)
图片: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