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生态日。今天的中国,万物并秀,生机勃勃。但我们也需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新时代新征程,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需要大家共同书写。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重视生态保护,推进污染攻坚”起笔,描绘生态宜居的绿色画卷。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本是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涸泽而渔的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一定是人类自身利益。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河湖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林草资源总量稳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土壤污染风险得到管控。总体来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一劳永逸,生态保护成效仍需巩固维护。要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共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绿色产业”运笔,描绘产业兴旺的发展画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想守护绿水青山,就不得不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高收入企业“动刀子”,短期来看,的确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经济发展转型必然会经历迷茫与阵痛,越是艰难时刻,越要攻坚克难。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深度挖掘当地生态价值,让好风景长出好经济;又要探索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还要大力打造生态产业链,促进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厚植“绿色家底”,激发“绿色动能”,释放“绿色红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守住绿水青山,实现共同富裕”收笔,描绘人民幸福的民生画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设美丽中国是“国之大者”,也是基本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还要分好生态红利的蛋糕,让广大老百姓在生态保护中得到实惠,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每一个人都是守护者、参与者、受益者。要以首个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让生态文明入人心,美丽中国绽光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晨欣(武汉武昌区)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