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从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再到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两山”理念逐步落地生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也慢慢走向辩证统一、相辅相成。2022年,长江干线吞吐量达35.9亿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5%。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6.7%,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越来越多的江豚在长江现身嬉戏。2023年底前,长江、汉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将达到80%。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长江沿线省份始终坚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持续改进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了长江经济带的蓬勃生机。但行且将至,道阻且长,如何厚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含绿量”,带动发展“含金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需我们践行嘱托,驰而不息,奋力扛起绿色担当!
一是理念要增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长江保护要从理念学习、理念认同入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没有保护的开发必然是失败,没有敬畏的破坏必然是绝路。尊重长江,顺应长江,保护长江,才能与长江和谐共生,共同绘就美丽长江新画卷。
二是制度要增绿。“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理念先行,制度护航,践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的约束。加快制度补位和创新,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长江沿线省份除贯彻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之外,需不断建立健全全流域生态保护法治保障,完善生态保护法制机制,因地制宜,精准出台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与考核体系。同时做好长江生态保护精细化管理,严格督促长江沿线相关企业制定生产规范与保护措施,上下齐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现代化。
三是技术要增绿。近年来,长江沿线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水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科学技术是原动力,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长江沿线省份需从政策端发力,鼓励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性发展,鼓励农业、工业引进新型技术推动生产工艺、污染处理等环节的绿色改革,鼓励新能源企业的探索和开发。发展好“绿色”科技,才能更快更好建设美丽长江。
长江保护任重而道远,落实行动才能达到目标。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只有全社会重视长江生态,坚持不懈做“两山”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小行动带动大行动,以小力量带动大力量,上下游联合、左右岸共治,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才能创造发展机遇,实现生态保护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共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桂月(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