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钱冲……”近日,一部反诈题材电影《孤注一掷》在暑假档疯狂刷屏。从近几年来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案发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在此背景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一系列举措释放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信号。为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进一步严厉打击诈骗犯罪,助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精准宣防,用好识诈防诈“照妖镜”。诈骗分子通常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话术”谋取受害人信任,隐蔽性强、欺骗性高,使受害者跌入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钱财受损。据统计,电影在北京首映时,到场观众累计被诈骗金额已达到5000万之多。面对不法分子“迭代升级”的花样骗术,广大群众需仔细甄别、注重学习,增强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线上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实时的预防电信诈骗温馨提示,并及时引导辖区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增强防范意识。线下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公共场所粘贴宣传海报,召开警民座谈会,走村入户进行安全知识宣讲等,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严阵以待,守好信息泄露“护身符”。犯罪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手机卡、银行卡后实施犯罪行为,侵犯了不特定公民的隐私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危害尤为严重,更让公民“两卡”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工具,公民个人信息成为违法犯罪的“基本物料”。对此,应严格落实网络账号实名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及时发现、处置异常网络账号和网络黑灰产业信息,要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用户三级责任制,以社区活动、走访慰问、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为契机,引导广大群众保护好账户信息,妥善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等,不出租、出借、出售金融账户,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app等,不断扩大防诈工作覆盖面、渗透力、精准性,全力构筑全民“防骗墙”。
重拳出击,争当电信反诈“主攻手”。随着不法分子境外窝点的迅速扩张“繁殖”,其获利更高、打击更难,对整个网络安全生态,经济社会秩序带来的危害更大。据有效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电诈警情同比下降14.9%,及时保护潜在受害人约4.8亿元账面资金。从近年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情况看,必须把依法从严惩处、全链条纵深打击作为首要任务,持续组织开展“断卡”“断流”“断源”“断号”“断包”等行动,全力斩断电信诈骗犯罪的技术支撑、通信通联、洗钱等各个犯罪链条,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持续重拳出击,形成强力震慑。
守法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业是为了普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不断强化“打、防、管、治、建”各项措施,严打整治再加力、宣传防范再强化、行业治理再深入、人员管控再严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还人民群众一个清朗和谐美好的网络世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雷(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