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科技创新让莫高窟重焕光彩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4日20:3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据新华社9月4日消息,科学技术部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专题系统梳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思想脉络、内涵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久前,经济日报《科技再续敦煌飞天神话》一文,重点报道了记者随科技部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团赴甘肃敦煌调研,实地了解现代科技在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千年古迹莫高窟依靠众多高新技术的加持,重新焕发出动人光彩。

今年6月9日,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以“文物保护与价值阐释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为主题,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研究成果交流、加强沟通合作、激发文物科技创新活力。论坛上,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带来的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墓葬壁画分布多、保存难度大等问题。“坚持科技支撑,典型示范”是保护石窟文化基本原则之一,敦煌研究院探索80年、踏遍我国16个省区,在文物保护领域上取得了多项重要科技成果,抢救了大量珍贵文物。得益于科技支撑,莫高窟经历千年风霜仍容貌依旧,树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先进科技手段使文物保护修复水平实现飞跃性提高,揭开文物“老化”的神秘面纱,为文物“祛病益寿”,让我国文物宝藏在历史画卷上挥下经久不衰的壮丽一笔。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但在对其保护的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科技的作用不仅在文物保护,也在文物利用,为文物“活”起来赋能。譬如,北京举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敦煌展”,用数字技术将莫高窟按原大小复制到了现场,使得游客不用再远行千里就可以近距离“触碰”这一千年古迹;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上的“藏经洞”功能,让人们随时随地“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漫步于莫高窟景区,自由地游石窟、赏壁画、听讲解。数字科技让文物活化、具象化,推出兼具新颖性、观赏性和互动性的全新场景体验,不仅为文物单位“解压”,更能提升参观游览感受,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1月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规划》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题目。把文物科技创新摆在了突出显著位置,将文物考古整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坚强支撑。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通过科技创新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注入源头活水。譬如,2016年开放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依靠“互联网+”将莫高窟文化推向世界大舞台,飞天神女衣袂飘飘、翩若惊鸿的动人风姿让无数中外艺术爱好者为之痴迷。“瑰丽辉煌尽收眼,敦煌飞天如梦间”,如今的莫高窟神女“穿新衣”“飞出去”,让敦煌故事在全球传颂,让中华风采在世界展现。

飞天神女重焕风姿,反映了我国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见证了许多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现如今许多历史文物也像莫高窟一般,依靠科技赋能“涅槃重生”,将它的昔日面貌、文化传承与不朽精神重新向世人展现。科技创新助推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让国人在历史之美中坚定文化自信,让跨越千年“善”与“美”的种子再次向阳而生,让我们在迈向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昕悦(宜昌夷陵区)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