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湖北省司法厅、湖北省普法办联合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举行好一个活“法”——“荆楚民生观察团”普法主题调研。8月29-31日,观察团一行深入武汉、红安、枝江和夷陵,实地了解四地法治领域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召开主题座谈,聚智合力畅所欲言,把湖北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情况及生动实践宣传好、推介好。即日起,东湖评论推出系列网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探寻荆楚大地好一个活“法”的创新密码。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走进新时代,湖北努力让公平正义以更快的方式得以实现,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湖北的生动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武汉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聚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职能作用。8月29日下午,“荆楚民生观察团”走进武汉数创大厦,武昌区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正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一个个法律服务点前,由政法干警、普法讲师、执业律师和社区“法律明白人”组成的服务团队,耐心地为企业员工进行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法律服务。2023年以来,围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目标,武昌区结合司法行政职能任务实际,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6”举措,以武昌区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活动为主体,以开展清规护企、执法暖企、律师助企、公法利企、调解帮企、送法进企等“六大行动”为辐射,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法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法治精神日渐融入每位公民的血液,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近年来,武昌区司法局以特色品牌项目——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活动为依托,充分发挥该平台聚集“+N”法治资源作用,集聚武昌普法、法援、调解、律师、公证、复议等法治资源和司法行政职能,通过“6+N”模式,精心打造出“流动司法局”,将法律服务送到园区企业家门口,零距离助企纾困,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宣传走在行动前,这是武昌区在推进“法治宣传进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工作中实行的办法。为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武昌区司法局通过自制微动漫《优化营商环境——武昌司法在行动》,创作情景剧《大篷车开进群众心坎儿里》,编写“大篷车”“优化营商环境”两大主题画册的形式,以演代讲,以播代说,用视听语言让法治的声音入耳入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让法治理念以“看得见、听得着、唱得响”的形式厚植群众心中,助力法治文化传承,传播优良法治文化思想,进而赋予武昌特色法治文化新的生命力。
立法、普法是法治建设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将立法与普法工作充分融合,是武昌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效创新。“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推进,执法水平普遍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武昌区坚持创新立法联系点服务特色,突出立法为民、法治惠民,以公共法律服务“大篷车”为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订单式”“套餐式”法律服务,既详细解读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精神内涵,也耐心解答群众关心关切的法律问题,覆盖全区14个街道32个社区,惠及企业和群众10万余人,有力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如今,在武汉市武昌区,来来往往的游客持着旅游地图“打卡”法治景区;公园旁镌刻着的法治格言具有穿越古今的不朽魅力;“法言法语”在目之所及的街头巷尾里走进人们心中……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法治文化在武昌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
摄影:王丽(荆楚民生观察团成员)
责编:丁楚风